陰陽先生,多指懂些風水、陰陽八卦、五行命理的一類人,早期多從道教演化而來,為人推算禍福吉凶、生老病死等等。現在大多是專指風水師,但在東北一些地方,從事殯葬禮儀的專業人員,也叫陰陽先生。
陰陽的起源:古代茅山道士上清派祖師楊羲等和東晉煉丹家葛洪,都先後在此修煉過。南齊永明十年,做了十四年朝廷閑官“奉朝請”的陶弘景,突然提出辭呈,齊武帝準允後,他就到茅山做了隱士。在金壇華陽洞內住了下來,並給自己取了個道號“華陽隱居先生”。茅山宗前身為道家的上清派,陶弘景繼承了楊羲、許謐所傳的上清經,悉心編纂了專門記述著上清派早期的教義、方術,以及曆史的《真誥》及《登真隱訣》《真靈位業圖》等的兩百餘卷道經,在此弘揚上清經法。後又經他及眾弟子數十年的苦心經營,教理和組織逐漸完備,後人因以茅山為祖庭,才逐漸發展演變成了以後的茅山宗,亦是上清派以茅山為發展中心的別稱。自陶弘景以後,茅山宗人才輩出,其影響也日漸擴大。唐宋時期的茅山宗發展到了高峰,唐代茅山道士王遠知、潘師正、司馬承禎、李含光等,均極得大唐宗室的尊崇。茅山宗主要傳承了《上清大洞真經》,修持方法以思神、誦經為主。也有煉丹,宗師陶弘景本人就是一位精於煉丹的高手,梁武帝就曾經服食過他的丹藥。宋朝至明朝時期茅山宗與各派所融合,不複存在。
五弊三缺指的是一個命理。所謂五弊,不外乎“鰥、寡、孤、獨、殘。”
三缺說白了就是“錢,命,權”這三缺。
五弊三缺這一說法在古時主要指堪輿風水相士一類人的命理,據說這類人泄漏天機過多,上天對他們的懲罰,讓他們總不能和正常人一樣享受完整的命理。
五弊為鰥、寡、孤、獨、殘。
老而無妻曰鰥,老而無夫曰寡,老而無子曰獨,幼而無父曰孤。殘:殘疾。
鰥
鰥:拚音:guān:無妻或喪妻的男人:鰥夫。鰥處。鰥居。
寡
寡:拚音:guǎ:寡婦,丈夫死去後還未再嫁的女人。
孤
孤:拚音:gū:幼年死去父親或父母雙亡。
獨
獨:拚音:dú:年老之後,無子女承歡膝下。
殘
殘:拚音:cán:身體機能較之常人有缺陷,為殘疾。
三缺編輯三缺為:錢,命,權。三弊:指親情、友情、愛情。兄弟情
術者,道之用也。道家“五術”,所謂五術,就是“山、醫、命、相、卜”這五學問。它是以道家自渡渡人為目標的學問,道與術常相輔相成,以法術衛身,以玄功成真。以《易經》為理論指導思想,研究人體、天體和宇宙的一門獨具特色的技術。五術與易相伴為伍,命、卜、醫、相常用來濟世渡人,以成就三千功行,山術實為仙術,就是研究超脫命運的一種方法。
山
所謂“山”,即道家修煉法。就是通過食餌、丹法、玄典、拳法、符咒等方法來修煉“肉體”與“精神”,以達超脫身心的一種學問。借助於自然界,天體宇宙的能量來改變自己的命運,這就是道家常說的盜天地、奪造化。道家修煉
食餌——是利用補藥、丹藥及日常飲食以加強體力,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
丹法——是運用道家三元丹法,攝取宇宙能量,以運化精、氣、神,進而增進體力的一種方法。由量變到質變,達到脫胎換骨,超凡入聖。
玄典——是以老子、莊子思想為基礎,進而達到修心養性的一種方式。
拳法——是以習練各種內家武術,打通十二經脈,以增強體魄的方法。
符咒——是一種通靈、修煉的法術,其主要作用是調動靈界的能量,避邪鎮煞、趨吉避凶等的一種方術。
總而言之,“山”就是利用丹道、武學、食療等各種方法以培養完滿人格的一種學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