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協與劉璋軍隊會合的當天,劉協便親自率領一萬鐵騎,與黃忠父女快馬加鞭,趕回江陽,希望能夠在劉備大軍攻打江陽之前追上對方,然而天公卻不作美,就在劉協追擊的第二天夜裏,大雨傾盆而下,將諾大的一條官道淋得泥濘不堪,使得騎兵隊的速度頓時緩慢了下來,而且雨中行軍極容易讓士兵們染上風寒,無奈之下,劉協為保存軍隊的戰鬥能力隻能下令停止追擊,全軍駐紮休息,不過這雨來得快,去得也快,在第二天晌午之時,即便停下,軍隊複又開始追擊!
三天後,劉協率領大軍到達那條岔路口,他翻身下了馬背,隻見泥濘的土地上到處是車軸與馬蹄得痕跡,心中不由得一緊,顯然劉備大軍已經通過了這條岔道直奔江陽去了!劉協立即翻身上了馬背,下令全軍加緊追擊,如今他也隻能希望在劉備軍拿下江陽之前追上對方,從而阻止劉備占領江陽的意圖!
大軍複又行了三日,此時距離江陽縣也不過四十裏地的光景,如果全速前進,也就半天的時間,劉協立刻下令全軍停下步伐,遣派了一個十人小隊的斥候先去打探消息,如果劉備的兵馬沒有攻打江陽,而是潛伏在一側的話,那麼自己如此倉惶地奔到江陽城下,就失去了有利的形勢,反而會被對手從後包抄
斥候隊輕裝而去,劉協則吩咐士兵們安營搭寨,不管怎麼說,今天是不能繼續行軍了,就算江陽被劉備拿下,他卻也不能冒這個險,凡是謀定而後動才是上策,更何況屆時損失的是劉璋,而並非他自己,在這個戰場上,他必須以自己的利益為最重,如果自己心急中了對方的圈套那就當真不妙了!所以劉協才會在這個時候做出這樣的決定,江陽的得失固然重要,但卻遠遠比不得他自身的安全!
《水經注》中曾注:“江陽縣枕帶雙流,據江洛會也!”而《春秋穀梁傳·禧公二十八年》:“水北曰陽”。因治所在長江之北而得名江陽。漢武帝建元六年,開發西南少數民族地區,置犍為郡,領江陽縣,這也就是江陽縣的來曆!
然而此刻江陽縣外,卻是刀槍林立,旌旗招展,彌漫的殺氣讓人蔚然生寒!張飛受命於劉備,率領五千鐵騎假意追擊法正,卻繞道直奔江陽,準備一舉攻破江陽縣!從而達到外可進攻成都,內可合圍法正大軍的戰略目標!而張飛也不負所望,終於在今天一早到達江陽城下,準備發動進攻!
王累,江陽縣如今的當值縣令,也就是日後的益州從事,此人性情剛烈,曾在曆史中倒懸於城門下勸諫劉璋不要迎劉備入蜀,可惜劉璋不曾聽從!
此刻的王累臉色鐵青,他不明白為什麼劉備的大軍會突然出現在他的江陽縣下,要知道劉協的援軍才剛剛通過他的江陽縣,奔赴江州戰場,可一轉眼的功夫,劉備大軍就即將攻打江陽,難道說劉協的援軍已經被破?他想到此,眉頭緊皺,如果事情真是如此,那就麻煩了,他江陽乃是一座小縣,守衛兵丁不過三千,且大部分都是縣中的青壯所組,並不是正規的軍隊,而真正經過強悍訓練的士兵也不過一千人,這如何讓他們麵對對方的五千鐵騎?而且王累自己本就是一介文官,領兵上陣自也不可能,所以眼下唯一的辦法就是死守縣城,可是當王累放眼望去,看到江陽低矮的城牆時,心中頓時一黯,麵對對方如此雄壯的兵馬,他又該如何抵擋?
“王累,我大哥劉備有令,你若肯開城投降,必厚待之!”張飛策馬上前幾步,高聲喝令,劉備在他臨行之前曾一再囑咐,以勸降為主,畢竟劉備是有統占益州的雄心壯誌的,日後他還需要這些人繼續為他打理各城各縣,要知道僅憑劉備和張飛兩人決然不可能號令益州,所以劉備現在急需人手,當然,劉備這麼做除了為了他的大計,為了展示他的仁義之外,他還想依靠這些歸降而來的人脫離曹操,要知道一旦益州各地歸降,如果自己沒有將領、文官治理地方,那麼曹操就可以順理成章的派人過來,名為援助實為盜竊!這實在是劉備的一大隱患!
王累聽罷卻是不動聲色,他望了望張飛忽然道:“開城迎接劉皇叔倒也並無不可,隻是我能得到什麼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