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樂觀心態:營造成功的心境(1 / 3)

樂觀源於自我肯定

許多看似與快樂聯係在一起的因素——財富、盛名和好運——其實隻是假象。研究發現,在富有的美國和歐洲,財富與樂觀之間的相互聯係微乎其微——事實上幾乎沒有聯係。甚至連那些巨富也比普通人快樂不了多少。

真正的樂觀心態,其實與外在無關,它更多的是源於內心,源於自我肯定。

有這樣一則寓言:一天,皇帝獨自在花園裏散步,他驚訝地發現,花園裏所有的植物都枯萎了,一片荒涼。原來,橡樹因為沒有鬆樹那麼高大挺拔,輕生厭世死了;鬆樹因自己不能像葡萄那樣結許多果子,也死了;葡萄哀歎自己終日匍匐在架上,不能直立,不能像桃樹那樣開出美麗可愛的花朵,於是也死了;牽牛花也病倒了,因為它歎息自己沒有紫丁香那樣芬芳;其餘的植物也都垂頭喪氣,沒精打采,隻有細小的心安草在茂盛地生長。

皇帝問道:“小小的心安草,別的植物全都枯萎了,為什麼你這麼勇敢樂觀,毫不沮喪呢?”

心安草回答說:“皇帝啊,我一點兒也不灰心失望,因為我知道,如果皇帝您想要一棵橡樹,或者一棵鬆樹、一叢葡萄、一棵桃樹、一株牽牛花、一棵紫丁香等,您就會叫園丁把它們種上,而我知道您希望於我的就是要我安心做小小的心安草。”

正是由於心安草不自我貶低,肯定自我,才能夠在花園中快樂地成長。做人就應該像心安草這樣,而不是像園裏的其他植物,一味地看到別人的長處,看不到自己的優點而貶低自己。這種連自己都無法認清、失去自信的人,也就無法擁有樂觀的心態。

樂觀如此簡單,隻要找到自己值得肯定的地方,用自信驅走那些悲觀、那些遺憾,你就可以快樂地麵對這個世界。

樂觀是操之在我的“心造幸福”

昆侖山麓,水清草美。據說這一帶盛產一種快樂果,凡是得到這種果的人,一定喜形於色、笑逐顏開,不知道煩惱為何物。

曾經有一個人,為了得到無盡的快樂,不惜跋山涉水,去尋找這種果。他曆盡千辛萬苦,終於到了昆侖山麓,在險峻的山崖上,他找到了這種快樂果,可是他卻發現自己並沒有得到預想中的快樂,反而感到一種空虛和失落。

這天晚上,他在山上一位老人的屋中借宿,麵對皎潔的月光,他發出了一聲長長的歎息。

老人聞聲而至,問他:“年輕人,什麼事讓你這樣歎息呀?”

於是,他說出了心中的疑問:為什麼已經得到快樂果的自己,卻沒有得到快樂呢?

老人一聽就樂了,說:“其實,快樂果並非隻有昆侖山才有,而是人人心中都有。隻要你有快樂的根,無論走到天涯海角,都能夠得到快樂。”

老人的話讓年輕人頓覺精神一振,又問:“什麼是快樂的根?”

老人就說:“心就是快樂的根。”

可歎愚者,他雖然找到了快樂果,但是卻沒有找到快樂的根——心。被自己的情緒所奴役,以為找到了快樂果,就可以擁有快樂,而當快樂果沒有帶給他快樂時,又歎息不快。他完全被得失快樂果的心緒所主宰,而忘記了快樂由心而發的道理。

一個悲觀主義者和一個樂觀主義者一同在黃昏的路上散步,悲觀主義者觸景生情地說:太陽正在墜落;樂觀主義者則說:群星正在升起。

對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其實事物是客觀存在,不會改變,改變的是人的心境,所謂“境由心生”便是由此而發。

“樂觀之境”便是一種幸福境界。這種幸福不是財富、權力、地位等所給予的,即使你貧窮、平凡,在別人看來一無所有,隻要你能夠主宰自己的情緒,讓快樂做主,幸福便會由“心”製造。

即使遭遇不幸,你也可以主宰自己的快樂,用樂觀驅走不幸。

米凱爾曾經是一個不幸的人。在一次意外事故中,他身上65%以上的皮膚都被燒壞了,為此他動了16次手術。手術後,他無法拿起叉子,無法撥電話,也無法一個人上廁所,但以前曾是海軍陸戰隊隊員的米凱爾從不認為他被打敗了。他說:“我完全可以掌握我自己的人生之船,我可以選擇把目前的狀況看成倒退或是一個新起點。”6個月之後,他又能開飛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