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拜門(1 / 2)

在這種靜謐的場合下,李洵和王歡隻顧向上攀爬,姬殤和吳起對視一眼又不敢說些什麼,著實憋屈。愈是幽靜難耐,便愈發感覺時光流失的緩慢,仿佛定格一般,畫中人未動,人生已多時。兩個大人,兩個小娃默默無聲地走向紫霄峰……

浮梯的盡頭與紫霄峰的一處山崖相連,甫登上山崖,頓時微風吹來,香氣襲麵,眼前這有綠的草,紅的花交相呼應,地勢平坦泉水潺潺。此崖喚作“迎客崖”,一人高的石碑立於路旁,此路是上山的必經之路,李洵二人放下背後的娃娃,整理道袍,輕理道髻殘發,一副虔誠崇拜之情,各自手牽一娃,朝林蔭小路走去。路麵皆是用厚實的頁岩鋪就,蜿蜒曲折,向上延伸,路旁草圃、灌木叢,一片翠綠映入眼中,參天古樹隨處可見,泉水叮咚,蟲鳥低吟,深吸一口氣,就連這氣息都能蕩滌心靈,好不舒暢。眼見得自然美景,兩個娃娃也是舒緩了早些的壓抑,左顧右盼,好奇不已。王歡也解釋一路所見所聞,連帶著門派曆史也介紹了不少。不多時,四人已到了路中的一座供行人休息和觀景的亭台,亭台樣式古典,琉璃瓦遮頂,漢白玉做的四根石柱支撐,好一座雕欄玉砌之物,亭台頂端鎏金牌匾上書“雲海仙台”四個大字,筆勢蒼勁雄渾。王歡正在介紹亭台由來和祖師爺所提匾額時,幾聲咳嗽聲打斷了他們的陶醉。王歡抬頭一看,隻見師兄向其微搖額首隨後正衣前行,向上看去,納悶道:“他怎麼會在此?”

“弟子金鼎峰李洵,同千丈峰王歡拜見洛師叔,師叔好雅興,在此處觀賞雲海美景。”李洵同王歡急忙彎腰下拜,對眼前之人尊敬有加。隻見亭台上負手站立一人,一件月白色的粗布麻衣長袍,內裏是一件淡青色的衣衫,風起之時便能看到束於腰間的淡紫玉扣,長發及腰,兩腳無鞋,五官猶如刀刻,兩眼冷漠,仿佛厭倦了世間的爾虞我詐,孤冷,欲將人拒之門外。

“嗯。”被喚作洛師叔的男子,兩眼看著遠方,無視他們的存在一般,淡淡的,似乎是回了一個字。

李洵也是早已有所準備,但是還是略感尷尬,想立刻遠離此處。“弟子奉掌門師伯之命,下山查看昨夜鬥法緣由,在廢棄村莊找到兩個娃娃……”李洵正將此次的結果簡答言明,不想還是被打斷了。

“我非他,他們在上麵,去吧!”仿佛惜字如金,又或是厭煩交涉,洛師叔朝金龍殿的方向一指,便不再多說,繼續看著遠處濃濃的雲海。

李洵當下苦笑,二人再次俯首一拜,從亭台穿過,頭也不回地趕忙走了。

“李師兄,無故和洛師叔多說什麼,惹得他老人家不高興,後果不堪設想啊!”王歡在旁對之前李洵主動同洛師叔的答話很是詫異。

“師弟,他是我們的小師叔,在這路上碰到,同門不相識之人尚且問候兩語,更何況他老人家?隻是沒想到,洛師叔那性子真是百聞不如一見。”李洵也是對剛才之景頗為無奈。

“道長,那個叔叔是誰啊,在那裏發呆做什麼?”姬殤見他二人言語間好似提及禁忌一般,不由心生好奇,出言詢問。

“……日後你們就知道了。”王歡本欲多說幾句,可是話到嘴中又收了回去。

同洛師叔的不期而遇耽誤了上山片刻,但也無關緊要。他們四人最終來到了金龍殿的殿門前。石板修葺的道路從腳下延綿至殿門,兩側寬廣之極,道路旁分別雕飾著各式各樣的石獅,殿門左右兩旁各蹲著一隻三丈高的石雕贔屭,背馱石碑,左麵寫著“上天祈福降吉祥”,右麵寫道“下地驅邪平禍亂”,金光閃耀,端得雄偉,大殿門頭橫匾剛正威嚴書寫著“金龍殿”三個大字。大殿頂層鋪著金色琉璃瓦,殿脊兩頭臥著石雕而成的螭吻,朱紅色的大門敞開,入得殿內隻見檀木作梁,龍身纏繞,栩栩如生,抬頭仰望,隻見金絲楠木雕刻而成的金龍盤踞纏繞,龍頭低凝,龍口微張,一顆巨大的夜明珠含於嘴中,殿內光亮如晝。中間一座紫金銅爐,三腳鼎立,香氣陣陣散布殿內,兩側是紅木雕鏤的座椅,正中擺放著一張仙座,此時有一位慈眉善目的老道坐於其上,一件青色道袍,頭戴紫金冠,銀絲眉須垂至耳根處,兩眼明亮有神,充滿著睿智與滄桑。兩旁的座椅上也坐著寥寥幾人,左右兩側各兩人,有鶴發童顏者,也有正當壯年者,有絕世仙子,也有隱士書生,頗具仙風道骨。

“弟子李洵,弟子王歡拜見掌門及各位師伯師叔。”李洵和王歡入得大殿深處後,見掌門和諸峰首座皆在等候,急忙行禮參拜。姬殤和吳起也猜到上麵這些人都是天劍門的重要之人,也學著李洵和王歡行跪拜禮。

“兩位師侄免禮,你二人奉命出山,可有收獲?可曾查明昨夜鬥法緣由?”居中的老道正是天劍門掌教玄青真人,他率先詢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