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食國
〔明〕《異域圖誌》
南朝任昉《述異記》中記錄了一個大食王國,這個國家位於西海之中。大食國有一塊大石頭,石頭上麵有很多樹木,這些樹樹幹是紅色的,樹葉是青色的,樹枝上生長著六七寸長的小人,他們見到人就發笑,手舞足蹈。這些小人不能離開大樹,如果折下樹枝,他們馬上就會死亡。
不過,為人熟知的大食國,則是唐代以後對阿拉伯帝國的稱呼。阿拉伯帝國是阿拉伯人阿布·伯克爾於公元 632 年建立的伊斯蘭帝國,於公元 1258 年被成吉思汗之孫旭烈兀滅亡,主要分為四大哈裏發時期(公元 632—661 年)與倭馬亞王朝(661—750年)、阿拔斯王朝(750—1258 年)兩個世襲王朝。
阿拉伯帝國極盛時,疆域地跨亞歐非三大洲,東起印度河及蔥嶺,西抵大西洋沿岸,北達高加索山脈、裏海以及法國南部,南至阿拉伯海與撒哈拉沙漠,非常遼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