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民國
〔明〕蔣應鎬《山海經(圖繪全像)》
據《山海經·海外南經》,羽民國的國民長著很長的頭,身上有羽翅。
晉代郭璞注《山海經》說羽民的樣子,是白頭、紅眼、鳥嘴;和鳥一樣都是卵生,可以像鳥一樣飛行。郭璞曾見過羽民國民的畫像,稱其“畫似仙人”。《博物誌》也提到了羽民國。
羽民在文獻中多作羽人。受到修仙學說的影響,羽人形象在戰國漢晉的畫像中非常常見,也有不少關於羽人的動人傳說。《拾遺記》記載帝堯時期在西海出現一個叫“貫月槎”的巨筏,這艘巨筏在四海環繞,每十二年繞天一周。上麵就生活著羽人。秦始皇時期還有個自稱宛渠國來的羽人,乘著潛水艇“淪波舟”,和秦始皇講天地開辟的曆史。宛渠離太陽洗浴的鹹池還有幾萬裏,把一萬年當作一天。
也有說羽民國在比翼鳥居住的東南方,這裏的人臉頰很長。在羽民國有十六個神人存在,這些神人的手臂緊緊相連,他們的職責是為天帝守夜。明代楊慎《山海經補注》提到,南方也有類似的神人,當地土著夜晚會遇到他們,稱呼他們為“夜遊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