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人想死。即使那些想上天堂的人,也想活著上天堂。但是死亡是我們共有的目的地,沒有人逃得過。這是注定的,因為死亡簡直就是生命中最棒的發明,是生命變化的媒介,送走老人們,給新生代留下空間。現在你們是新生代,但是不久的將來,你們也會逐漸變老,被送出人生的舞台。抱歉講得這麼戲劇化,但是這是真的。
你們的時間有限,所以不要浪費時間活在別人的生活裏;不要被信條所惑,盲從信條就是活在別人思考的結果裏;不要讓別人的意見淹沒了你內在的心聲;最重要的,擁有跟隨內心與直覺的勇氣,你的內心與直覺多少已經知道你真正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任何其他事物都是次要的。
在我年輕時,有本神奇的雜誌叫做《WholeEarthCatalog》,當年我們很迷這本雜誌。那是住在離這不遠的MenloPark的StewartBrand發行的,他把雜誌辦得很有詩意。那是20世紀60年代末期,個人電腦跟桌上出版還沒發明,所有內容都是打字機、剪刀跟拍立得相機做出來的。雜誌內容有點像印在紙上的Google,在Google出現之前35年就有了理想化、充滿新奇工具與神奇的注記。
Stewart跟他的出版團隊出了好幾期《WholeEarthCatalog》,然後出了停刊號。當時是20世紀70年代中期,我正是你們現在這個年齡的時候。在停刊號的封底,有張早晨鄉間小路的照片,那種你去爬山時會經過的鄉間小路。在照片下有行小字:
“求知若饑,虛心若愚。”
那是他們親筆寫下的告別訊息,我總是以此自許。當你們畢業,展開新生活時,我也以此期許你們。
求知若饑,虛心若愚。
非常謝謝大家!
——參考中文譯文來自DoNews
喬布斯公司年譜
1976年1月,蘋果電腦公司正式注冊成立。
1980年12月12日,股票在華爾街上市。
1983年,喬布斯著力研究新個人電腦。
1984年,第一台Mac機麵市。
1985年,被Sculley掃地出門創辦NeXT。
1986年,喬布斯收購Pixar。
1989年,NeXT公司失敗。
1993年,喬布斯關閉NeXT的硬件部分。
1995年,《玩具總動員》播放一舉成名。
1996年,蘋果收購NeXT,喬布斯擔任顧問。
1997年,喬布斯再次成為蘋果CEO。
1998年,iMac成為美國最暢銷個人電腦。
1999年,蘋果推出iBook、G4和iMacDV。
2000年,蘋果公司再次出現季度虧損,份額下降,股價大跌。
2001年,平麵式的iMac推出,取代已問世3年的iMac。
2002年,推出第二代iPod播放器,使用了稱為“Touchwheel”的觸摸式感應操控方式。
2003年,推出第一台64位元個人電腦ApplePowerMacG5。
2003年,推出第三代iPod音樂播放器,可同時支持Mac和Windows,並取消Firewire連接埠的設計。
2004年,史蒂夫·喬布斯被診斷出胰腺癌,蘋果股價重挫。
2004年,推出第四代iPod數碼音樂播放器,沿用了原本在iPodmini上的“ClickWheel”操控設計。此後還推出搭載彩色顯示屏的iPodvideo。
2004年,推出迷你版iPodmini數碼音樂播放器,其金屬外殼與其他機種歧異性極大。
2005年,史蒂夫·喬布斯宣布下一年度的電腦將采用英特爾處理器。
2005年,推出第五代iPod播放器。
2005年,推出第二代iPodmini迷你數碼音樂播放器與iPodshuffle,其無顯示屏設計引起部分使用者不滿。
2005年9月,推出iPodnano超薄數碼音樂播放器,采用彩色顯示器。
2006年,史蒂夫·喬布斯發表了第一部使用英特爾處理器的台式電腦和筆記本電腦分別為iMac和MacBookPro。
2006年,推出第六代iPod數碼音樂播放器,稱為“iPodclass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