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累了,他們坐在老皇帝的陵寢上拾柴野炊,他們喝著美酒,嚼著野味,直到一個個酩酊大醉。在秋天的陽光下,他們尖叫著,呐喊著,全然不顧那睡在地底下老皇帝的幽靈會發出怎樣的吟歎。
蕭昭業把所有的心思都用在吃喝玩樂上,偶爾上朝,也是草草了事,不等下朝,就一頭鑽進後宮,再也不肯出來,接著從那裏就傳來鼓樂笙弦之聲。內外事務,隻交給他的兩位近親蕭諶、蕭坦之上下傳遞,凡有公文奏折,則全都交給宦官徐龍駒處理,自己樂得做一個甩手皇帝。直到有一天,他的寵幸楊瑉之家裏出了一件大事,就像出了頭的膿瘡,所有的事情都一並暴發了。
楊瑉之家裏出的這件事情說大也不大,說小也不小:就在不久前,楊瑉之的小舅子被人打死了。楊瑉之小舅子被人打死的事很快鬧到皇宮裏,引發一樁宮廷血案。
這件事還要從蕭昭業的恩人楊婆說起。
建康城裏楊婆的巫術果然靈驗,齊武帝死,蕭昭業認為楊婆有功,按照先前的協議,蕭昭業自然不會讓楊婆吃虧。楊婆兒媳吳阿嬌不斷給蕭昭業吹枕頭風,吳阿嬌的丈夫,也就是楊婆的兒子楊瑉之則被直接提升到東宮做了後閣舍人(管理皇帝生活起居的官)。
這段日子裏,楊婆的家裏門庭若市,他們大部分是來求楊瑉之解決問題,請求官職的,乃至街坊鄉裏雞毛蒜皮類的你爭我鬥,都希望楊瑉之通過蕭昭業論個高低,據說沒有辦不成的。自然,楊瑉之也不會白給你辦事,所求官職,按照大小取價,所辦事務,按難易收費。相比起來,其母楊婆的老本行就小巫見大巫了,於是,楊婆改做楊氏賣官公司出納兼會計,楊家很快就成為建康城首屈一指的巨富。
買官賣官的曆史早在秦漢時就有記載,據《後漢書?孝靈帝紀》說,當時的官位大小與買入價之間已有了明確的規定。不同的價錢,去買不同的官階,甚至讓求官者自己投標,就像現在的拍賣行。一位名叫崔烈的人就以五百萬的半價買了個司徒;而另一個叫曹嵩的富豪出錢一億才買得一個小小的太尉,後者自認倒黴。南朝劉宋時,出錢八萬,可得五品正令史;錢十二萬,賜四品令史;錢十五萬,或相當於同等錢價的雜穀一千五百斛,可賜三品令史。當時一位叫鄧琬的大臣父子倆都有賣官的權力,父子倆便差家中的婢仆“出市道販賣,酣歌博弈,日夜不休”,就像販賣小商品一樣。
蕭昭業在未當皇帝之前就曾打過無數的白條,雖然做了皇帝的蕭昭業可不必全部認賬,但有些白條,他還是要兌現的。這樣一來,他的寵幸楊瑉之在家裏開市賣官,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這一天,楊婆家所在的這條街上又是一派熱鬧景象,因為又到了楊氏公司開門辦事的一天。因此,從清晨開始,楊家就門庭若市,請求辦事的人絡繹不絕,竟然排起了長隊。楊瑉之的小舅子負責登記事務,楊婆負責收錢,為了保證安全,楊家又雇了一幫打手,幫著維持秩序。一些外地人不知究竟,以為是在賣什麼緊俏商品,於是也不問究理,加入到隊伍之中,待明白了,知道上當,自認倒黴,退出來,仍不甘心,便問人說:“這門前究竟為什麼如此熱鬧?”那人回答說:“看來你是個鄉下人,竟然不知道建康城裏這家有名的賣官公司,你不知道這楊婆的兒媳是當今新皇的禦外皇後嗎,你不知道這楊婆的兒子把真正的皇後都睡了嗎?你不知道這些,你自可籌一筆錢來再在這裏排上幾個時辰的隊,交了錢,自然就有官做,這筆生意不比哪樣生意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