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紀曆史將以最沉重的筆墨,記載這人類的兩大悲劇:法西斯暴行和“文革”浩劫。凡是這兩大劫難的親身經曆者,都在努力忘卻它,又無法忘卻它。文學家與史學家有各自不同的記載方式:史學家偏重於災難的史實;文學家偏重於受難者的心靈。本書作者試圖以一百個普通中國人在“文革”中心靈曆程的真實記錄,顯現那場曠古未聞的劫難的真相。

在延綿不絕的曆史時間裏,十年不過是眨眼的一瞬。但對於一代中國人有如熬度整整一個世紀。如今三十歲以上的人,幾乎沒有一個人的命運不受其惡性的支配。在這十年中,雄厚的古老文明奇跡般地消失,人間演出原始蒙昧時代的互相殘殺;善與美轉入地下,醜與惡肆意宣泄;千千萬萬家庭被轟毀,千千萬萬生命被吞噬。無論壓在這狂浪下邊的還是掀動這狂浪的,都是它的犧牲品。哪怕最成熟的性格也要接受它強製性的重新塑造。堅強的化為怯弱,誠實的化為詭詐,恬靜的化為瘋狂,豁朗的化為陰沉。人性、人道、人權、人的尊嚴、人的價值,所有含有人的最高貴的成分,都是它公開踐踏的內容。雖然這不是大動幹戈的戰爭,再慘烈的戰爭也難以達到如此殘醋——靈魂的虐殺。如果說法西斯暴行留下的是難以數計的血淋淋的屍體,“文革”浩劫留下的是難以數計的看不見的創傷累累的靈魂。

盡管災難已經過去,誰對這些無辜的受難者負責?無論活人還是死者,對他們最好的償還方式,莫過於深究這場災難的根由,鏟除培植災難的土壤。一代人付出如此慘重的代價,理應換取不再重蹈複轍的真正保證。這保證首先來自透徹的認識。不管財代曾經陷入怎樣地荒唐狂亂,一旦清醒就是向前跨了一大步。每一代人都為下一代活著,也為下一代死。如果後世之人因此警醒,永遠再不重複我們這一代人的苦難,我們雖然大不幸也是活得最有價值的一代。

我常常悲哀地感到,我們的民族過於健忘。“文革”不過十年,已經很少再見提及。那些曾經籠罩人人臉上的陰影如今在哪裏?也許由於上千年封建政治的高壓,小百姓習慣用抹掉記憶的方式對付苦難。但是,如此樂觀未必是一個民族的優長,或許是種可愛的愚昧。曆史的過錯原本是一宗難得的財富,丟掉這財富便會陷入新的盲目。

在本書寫作中,我卻獲得新的發現。

這些向我訴說“文革”經曆者,都與我素不相識。他們聽決我要為他們記載“文革”經曆,急渴渴設法找到我。這急迫感不斷給我以猛烈的撞擊。我記載的要求隻有一條,是肯於向我袒露心中的秘密。我想要實現這想法並非易事。以我的人生經驗,每人心中都有一塊天地絕對屬於他自己的,永不示人;更深的痛苦隻能埋藏得更深。可是當這些人倘著淚水向我吐露壓在心底的隱私時,我才知道,世上最沉重的還是人的心。但他們守不住痛苦,渴望拆掉心的圍欄,他們無法永遠沉默,也不會永遠沉默。這是為了尋求一種擺脫,一種慰藉,一種發泄,一種報複,更是尋求真正的理解。在那場人間相互戕害而失去了相互信任之後,我為得到這樣無戒備無保留的信賴而深感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