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螺春(1 / 2)

碧螺春屬於綠茶類。產於江蘇省蘇州市吳縣太湖的洞庭山(今蘇州吳中區),所以又稱“洞庭碧螺春”。洞庭碧螺春茶是產於洞庭東、西山的碧螺春茶,芽多、嫩香、湯清、味醇,是中國的十大名茶之一。碧螺春茶已有1000多年曆史。民間最早叫“洞庭茶”,又叫“嚇煞人香”。相傳有一尼姑上山遊春,順手摘了幾片茶葉,泡茶後奇香撲鼻,脫口而道“香得嚇煞人”,由此當地人便將此茶叫“嚇煞人香”。到了清代康熙年間,康熙皇帝視察並品嚐了這種湯色碧綠、卷曲如螺的名茶,倍加讚賞,但覺得“嚇煞人香”其名不雅,於是題名“碧螺春”。從此成為年年進貢的貢茶。碧螺春的曆史:洞庭碧螺春產區是中國著名的茶、果間作區。茶樹和桃、李、杏、梅、柿、桔、白果、石榴等果木交錯種植,一行行青翠欲滴的茶蓬,像一道道綠色的屏風,一片片濃蔭如傘的果樹,蔽覆霜雪,掩映秋陽。茶樹、果樹枝椏相連,根脈相通,茶吸果香,花窨茶味,陶冶著碧螺春花香果味的天然品質。正如明代《茶解》中所說:“茶園不宜雜以惡木,唯桂、梅、辛夷、玉蘭、玫瑰、蒼鬆、翠竹之類與之間植,亦足以蔽覆霜雪,掩映秋陽。”茶樹、果樹相間種植,令碧螺春茶獨具天然茶香果味,品質優異。其成品茶外形緊密,條索纖細,嫩綠隱翠,清香幽雅,鮮爽生津,湯色碧綠清澈,葉底柔勻,飲後回甘。碧螺春茶條索緊結,卷曲如螺,白毫畢露,銀綠隱翠,葉芽幼嫩,衝泡後茶味徐徐舒展,上下翻飛,茶水銀澄碧綠,清香襲人,口味涼甜,鮮爽生津,早在唐末宋初便列為貢品。但凡品飲過碧螺春的人,都不由會被它嫩綠隱翠、葉底柔勻、清香幽雅、鮮爽生津的絕妙韻味所傾倒。碧螺春,名若其茶,色澤碧綠,形似螺旋,產於早春。外形條索纖細,茸毛遍布,白毫隱翠;泡成茶後,色嫩綠明亮,味道清香濃鬱,飲後有回甜之感。人們讚道:“銅絲條,螺旋形,渾身毛,花香果味,鮮爽生津”。洞庭碧螺獨特的花果香,主要是因為它生長在果園之中,並且接受了洞庭特有水土的滋養。其他碧螺春是沒有清香和果香的,隻有沃土氣和青葉氣。飲其味,頭酌色淡、幽香、鮮雅;二酌翠綠、芬芳、味醇;三酌碧清、香鬱、回甘,真是其貴如珍,宛如鑒賞一件工藝奇珍,個中妙境,可遇而不可求也。將它輕輕投入水中,茶即沉底,有“春染海底”之譽。茶葉上帶著細細的水珠,約2分鍾,幾乎全部都舞到杯底了,隻有幾根茶葉在水上飄著,多數下落,慢慢在水底綻開,顏色淺碧新嫩,香氣清雅。而龍井下投五分鍾後才開始下落,葉片慢慢被浸潤,顏色黃綠,能長時間保持香氣。碧螺春的二水三水入口微澀,甘甜之味反歸得很慢,但在齒頰間,餘香較遠。“清而且純”,形容碧螺春真是恰當!衝茶在於一種感覺,不必太看重手法、溫度和用量。對於一個初喜喝茶的朋友來說,幹茶可以少放些,碧螺春是比較嫩的茶葉,水溫低些就好,比如70度,也就是手摸杯子微微覺得燙就可以了。適合用於家庭辦公用茶。洞庭碧螺春是中國名茶的珍品,以形美、色豔、香濃、味醇“四絕”聞名於中外。碧螺春始於何時,名稱由來,說法頗多。據清代《野史大觀》(卷一)載:“洞庭東山碧螺峰石壁,產野茶數株,土人稱曰:‘嚇煞人香’。康熙己卯…….....撫臣朱犖購此茶以進…….....,以其名不雅馴,題之曰碧螺春。自地方有司,歲必采辦進奉矣。”又據相傳,明朝期間,宰相王鼇,是東後山陸巷人,“碧螺春”名稱係他所題。又據《隨見錄》載“洞庭山有茶,微似岕而細,味甚甘香,俗稱‘嚇煞人’,產碧螺峰者尤佳,名‘碧螺春’”。若以此為實,則碧螺春茶應始於明朝,在乾隆下江南之前就已名聲顯赫了。也有人認為:碧螺春是因形狀卷曲如螺,色澤碧綠,采於早春而得名。據《蘇州府誌》載:“洞庭東山碧螺石壁,產野茶幾株,每歲土人持筐采歸,未見其異。康熙某年,按候采者,如故,而葉較多,因置懷中,茶得體溫,異香突發。采茶者爭呼:嚇煞人香!茶遂以此得名。”碧螺春的名字還有一個動人的民間傳說:雲昔年,在太湖的西洞庭山上住著一位勤勞、善良的孤女,名叫碧螺。碧螺生得美麗、聰慧,喜歡唱歌,且有一副圓潤清亮的嗓子,她的歌聲,如行雲流水般的優美清脆,山鄉裏的人都喜歡聽她唱歌。而與隔水相望的洞庭東山上,有一位青年漁民,名為阿祥。阿祥為人勇敢、正直,又樂於助人,在吳縣洞庭東、西山一帶方圓數十裏的人們都很敬佩他。而碧螺姑娘那悠揚宛轉的歌聲,常常飄入正在太湖上打魚的阿祥耳中,阿祥被碧螺的優美歌聲所打動,於是默默地產生了傾慕之情,卻無由相見。在某年的早春裏有一天,太湖裏突然躍出一條惡龍,蟠居湖山,強使人們在西洞庭山上為其立廟,且要每年選一少女為其做“太湖夫人”。太湖人民不應其強暴所求,惡龍乃揚言要蕩平西山,劫走碧螺。阿祥聞訊怒火中燒,義憤填膺,為保衛洞庭鄉鄰與碧螺的安全,維護太湖的平靜生活,阿祥趁更深夜靜之時潛遊至西洞庭,手執利器與惡龍交戰,連續大戰七個晝夜,阿祥與惡龍俱負重傷,倒臥在洞庭之濱。鄉鄰們趕到湖畔,斬除了惡龍;將已身負重傷,倒在血泊中的降龍英雄——阿祥救回了村裏,碧螺為了報答救命之恩,要求把阿祥抬到自己家裏,親自護理,為他療傷。阿祥因傷勢太重,已處於昏迷垂危之中。一日,碧螺為尋覓草藥,來到阿祥與惡龍交戰的流血處,猛可發現生出了一株小茶樹,枝葉繁茂。為紀念阿祥大戰惡龍的功績,碧螺便將這株小茶樹移植於洞庭山上並加以精心護理。在清明剛過,那株茶樹便吐出了鮮嫩的芽葉,而阿祥的身體卻日漸衰弱,湯藥不進。碧螺在萬分焦慮之中,陡然想到山上那株以阿祥的鮮血育成的茶樹,於是她跑上山去,以口銜茶芽,泡成了翠綠清香的茶湯,雙手捧給阿祥飲嚐,阿祥飲後,精神頓爽。碧螺從阿祥那則毅而蒼白的臉上第一次看到了笑容,她的心裏充滿了喜悅和欣慰。當阿祥問及是從哪裏采來的“仙茗”時,碧螺將實情告訴了阿祥。阿祥和碧螺的心裏憧憬著未來美好的生活。於是碧螺每天清晨上山,將那飽含晶瑩露珠的新茶芽以口銜回,揉搓焙幹,泡成香茶,以飲阿祥。阿祥的身體漸漸複原了;可是碧螺卻因天天銜茶,以至情相報阿祥,漸漸失去了原氣,終於憔悴而死。阿祥萬沒想到,自己得救了,卻失去了美麗善良的碧螺,悲痛欲絕,遂與眾鄉鄰將碧螺共葬於洞庭山上的茶樹之下,為告慰碧螺的芳魂,於是就把這株奇異的茶樹稱之為碧螺茶。後人每逢春時采自碧螺茶樹上的芽葉而製成的茶葉,其條索纖秀彎曲似螺,色澤嫩綠隱翠,清香幽雅,湯色清澈碧綠;洞庭太湖雖曆經滄桑,但那以阿祥的斑斑碧血和碧螺的一片丹心孕育而生的碧螺春茶,卻仍是獨具幽香妙韻永惠人間的。碧螺春的賞鑒:首先是沏泡的方法,水以初沸為上,水沸之後,用沸水燙杯,讓茶盅有熱氣,以先發茶香。因為碧螺春的茶葉帶毛,要用沸水初泡,泡後毛從葉上分離,浮在水上,把第一泡茶水倒去,第二泡才是可口的碧螺春,但最好的茶是第三次泡的,茶的香味才充分發揮出來;然後就是飲用時的方法,1.請選擇安靜優雅,空氣清新的環境。2.請選用無異味潔淨的茶杯茶具。3.請選用“農夫山泉”“洞庭山”等優質礦泉水。4.先注水後放茶葉,且嚴格確認在放入茶葉時注入杯中的開水已冷卻至攝氏70度以下,如此您將感受到原生態碧螺春茶傳說中淡泊高雅的水果香(約維持30秒後果香逐漸轉為茶香,凡無水果香的碧螺春就不能算是真正的碧螺春,因此也就成為行家鑒別標準;碧螺春茶樹均應生長在果園裏),產自不同果園的碧螺春和水溫的微小差異其果香味亦不盡相同,妙趣橫生。長期飲用碧螺春對身體有益:1.興奮作用:茶葉的咖啡堿能興奮中樞神經係統,幫助人們振奮精神、增進思維、消除疲勞、提高效率。2.利尿作用:茶葉中的咖啡堿和茶堿具有利尿作用,用於治療水腫、水滯瘤。利用紅茶糖水的解毒、利尿作用能治療急性黃疸型肝炎。3.強心解痙作用:咖啡堿具有強心、解痙、鬆弛平滑肌的功效,能解除支氣管痙攣,促進血液循環,是治療支氣管哮喘、止咳化痰、心肌梗塞的良好輔助藥物。4、抑製動脈硬化作用:茶葉中的茶多酚和維生素c都有活血化瘀防止動脈硬化的作用。所以經常飲茶的人當中,高血壓和冠心病的發病率較低。5.抗菌、抑菌作用:茶中的茶多酚和鞣酸作用於細菌,能凝固細菌的蛋白質將細菌殺死。可用於治療腸道疾病,如霍亂、傷寒、痢疾、腸炎等。皮膚生瘡、潰爛流膿外傷破了皮,用濃茶衝洗患處,有消炎殺菌作用。口腔發炎、潰爛、咽喉腫痛,用茶葉來治療,也有一定療效。6、減肥作用:茶中的咖啡堿、肌醇、葉酸、泛酸和芳香類物質等多種化合物能調節脂肪代謝,特別是烏龍茶對蛋白質和脂肪有很好的分解作用。茶多酚和維生素c能降低膽固醇和血脂,所以飲茶能減肥。7.防齲齒作用:茶中含有氟,氟離子與牙齒的鈣質有很大的親和力,能變成一種較為難溶於酸的“氟磷灰石”,就象給牙齒加上一個保護層,提高了牙齒防酸抗齲能力。8.抑製癌細胞作用:據報道,茶葉中的黃酮類物質有不同程度的體外抗癌作用作用較強的有牡荊堿、桑色素和兒茶素。複製搜索複製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