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格麗特?撒切爾——這位本世紀的政壇巨星——出生的年代,正是英國社會比較動蕩的時候。第一次世界大戰,雖使大英帝國獲得了戰勝國的桂冠,但卻是以國力大耗為代價的,英國自此明顯地走下坡路。在國內,稱霸了英國政壇半個多世紀的自由黨已衰落下去,由工會創立的工黨迅速興起,政治舞台上出現了英國曆史上少有的三黨競爭的局麵,英國政局處於不穩定狀態。瑪格麗特出生的這一年——1925年,雖然沒有可載入曆史的重大事件發生,但這前後卻都發生了對英國曆史產生重大影響的事情。1924年,英國工黨首次上台執政,雖然是少數黨組閣,並不到一年就下了台,但這標誌著工黨的興起和壯大,是破天荒第一由打著社會主義旗號的政黨掌握政權。一些工黨史學家說,這是與俄國的十月革命具有同等意義的大事。工黨與撒切爾夫人的政治生涯有著極為密切的關係。1926年,英國發生了有史以來聲勢最大的工人總罷工,罷工雖然最後被壓了下去,但它對英國曆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它表明英國工人階級和工會的力量已相當強大。工會與撒切爾夫人的政治活動也難解難分。但是在當時,無論是工會還是工黨的人,都沒有、也不可能意識到,在50多年以後幾乎置他們於死地的克星——保守主義的鐵女人撒切爾夫人——就誕生在這個時候,而且是誕生在小城鎮貧民區裏的一個卑微的家庭中。
1925年10月13日,英格蘭北部林肯郡格蘭瑟姆小城貧民區一個繁華街角的小樓裏,一個雜貨商的妻子生下了一個女孩,這就是後來使整個家族成員的知名度都大為提高的瑪格麗特?撒切爾。她是這個家庭的第二個孩子,姐姐瑪麗亞生於1921年,比她大4歲。
瑪格麗特的父親名叫艾爾弗雷德?羅伯茨,是一個非常能幹而且很有抱負的人。但是,他自己的家境卻使他的雄心大誌不能如願。瑪格麗特的祖父是北安普敦郡林斯特德鎮的一個鞋匠,全名叫本傑明?E?羅伯茨。本傑明共養育了7個孩子,艾爾弗雷德?羅伯茨排行老大。一個鞋匠家裏7個孩子中老大的處境是可想而知的。艾爾弗雷德13歲時就被迫中途輟學,外出謀生。更不幸的是,他沒讀多少書,卻弄得視力不佳,沒法繼承父業。於是經營起了雜貨生意。本世紀初,他從林斯特德鎮移居到大約40英裏外的集市小城格蘭瑟姆。開始,他在城裏的一家食品雜貨店裏當經理, 這是很多靠個人奮鬥起家的人所常走的道路。在積累自己的資本的同時,也積累經營管理經驗。他在格蘭瑟姆結識了當地的一位女裁縫比阿特麗絲?斯蒂芬森並與之結為伉儷。比阿特麗絲的父親是格蘭瑟姆火車站行李寄存處的工作人員。雙方還算得上是門當戶對。
艾爾弗雷德和比阿特麗絲都是忠實虔誠的基督教新教衛斯理宗的信徒。衛斯理宗的教會稱衛理公會,原為英格蘭國教聖公會內的一派,18世紀以後逐漸發展成為獨立的教派。衛斯裏宗的別稱是循道宗,其發軔初期,創始人衛斯裏曾於英國牛津大學組織宗教小組,標榜遵循種種道德規矩,小組成員乃得綽號為“循規蹈矩的人”,後成為該宗的別稱。宗教信仰無疑對艾爾弗雷德夫婦的價值觀和人生道路及生活方式產生了很大影響,這種影響又通過他們傳給了女兒。瑪格麗特後來曾對一位傳記作者說:“過去我們都是衛理公會教徒,衛理公會教義強調條理和秩序。”“我們的頭腦裏有著根深蒂固的責任感——對教堂的責任、對鄰居的責任以及良心上的責任。”
艾爾弗雷德一直雄心勃勃,希望改善自己的境遇。夫婦倆含辛茹苦、勤奮工作、節衣縮食、精打細算,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才積攢起能夠開一個小雜貨店的錢。他們用他們的全部積蓄,在離格蘭瑟姆市中心有一段距離的地方買下了一家小店。這個地方叫北帕拉德,地處交通不太便利的貧民區。這個雜貨店就坐落在一個繁忙的十字路口上。瑪格麗特就出生在雜貨店樓上的一間臨街的小屋裏。
比阿特麗絲為了幫助丈夫經營雜貨店,放棄了自己的裁縫職業。這是一個典型的靠勤奮起家的小業主之家。家裏沒有什麼奢侈品,沒有花園,也沒有浴室和熱自來水,隻有一個室外廁所。每個臥室都有洗臉架,有一把大壺和洗臉盆。廚房很小,家具都是非常笨重的維多利亞女王時代的那種式樣。這樣的家庭在英國簡直是太普通、太不引人注目了,在存在著貴族階層的英國社會,這樣的家庭完全可以算是卑微。然而,這樣的家庭往往在政治傾向上是站在主張財產私有、鼓勵個人奮鬥去發財致富的保守主義一邊。瑪格麗特生長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中,無疑對她將來的價值觀和政治選擇以及工作作風產生了很大影響。
對瑪格麗特的成長有重要影響的人除了她的父母親外,還有她的外祖母。在瑪格麗特出生後的頭十年裏,外祖母一直住在他們家中,同他們生活在一起。外祖母秉承了維多利亞時代的遺風,待人處事非常嚴格。老人家崇尚有條不紊、一絲不苟、辛勤勞動和保持清潔的作風,將它奉為生活中的座右銘,並利用各種機會把它傳授給自己的外孫女。瑪格麗特長大成人後完全繼承了她外祖母的作風。
童年的瑪格麗特是一個漂亮可愛的小姑娘,從她成為成年人後的形像看,人們不會懷疑這一點。她總是穿得整整齊齊、幹幹淨淨,顯得很有活力和朝氣。衣服都是由母親為她縫製的,這也是小業主勤儉持家的一種體現。然而,瑪格麗特的童年生活並不像很多孩子那樣豐富多彩、充滿歡樂,而是比較沉悶呆板。商店和教會是這個家庭生活的主要內容。無論是父親還是母親整天隻知道工作、掙錢,成天談論的也都是商店裏的事,兩人都沒有什麼幽默感。除了商店,芬金大街衛理公會教堂和“扶輪社”(一個資產階級國際組織)的地方分社幾乎就是他們的全部娛樂場所了。羅伯茨夫婦倆都是“扶輪社”的活躍分子。當然,也有例外的情況,由於父親喜歡玩保齡球,所以偶爾也領著全家去玩一玩。
艾爾弗雷德是個有威信的人物。在家中,他主宰一切,他說什麼,就是什麼,不容許別人表示任何懷疑。他的這種性格對瑪格麗特影響很大,後來的女首相的工作作風同父親在家中的作風非常相似。他儀表堂堂,身材高大,差不多高達6.3英尺;戴著一副角質架眼鏡;長著一頭濃密的金發,這種金發在人到了老年時又都變成了銀發。他除了經常參加教堂的活動、並在教堂裏和人們交際外,還酷愛讀書,這是他修身養性的兩條主要途徑。他博覽群書,幾乎什麼書都看,從傳記、史書到政治讀物,隻要是他能得到的,但是他不看。而他那位瘦小的妻子卻愛讀。瑪格麗特長得稍大一點後,每個星期六都受命到大約半英裏以外的圖書館去為父親借一本新書,同時為母親借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