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得之
【引言】
中國的傳統講究無心與自然,無心與自然不是不爭,而是不爭之爭,是大爭。為什麼這樣說呢?這是因為隻有不刻意而為,隻有順其自然,才能不戕害天地、自然、社會人心之本性,這樣得來的東西才能避免這樣那樣的矛盾,才能長久和穩固。
【事典】
西漢初年的薄姬當初隻是個一般的嬪妃,進了劉邦的王宮以後,一年多時間過去了,她也沒有得到劉邦的寵愛,在那時,就是一生都見不上皇帝的麵的情況也是有的。後來,和薄姬關係很要好的管夫人和趙子兒先得到了劉邦的寵愛,她倆在劉邦麵前替薄姬說好話,劉邦才把薄姬召入內宮一次。不到一年,薄姬就生下了劉恒。生了文帝以後,薄姬仍然很少與劉邦見麵,他們母子兩人也沒有料到還有當皇帝、太後的一天。後來,呂後把劉邦寵愛的妃子都囚禁起來,不讓她們出宮,由於薄姬沒有得到劉邦的寵愛,便免於囚禁,跟隨兒子到了代國,做了代國的太後。由於呂後把劉邦的家族幾乎殺幹淨了,最終,呂後的家族被消滅,在找不到人做皇帝的時候,大臣們才想起了還有個劉恒。就這樣,劉恒即位,稱為漢文帝。
漢元帝劉爽還是太子時,所喜歡的妃子司馬良娣死了,他就遷怒於其他妃妾,誰也不召見。他父親漢宣帝讓皇後從後宮中選拔了五個女子去伺候太子。皇後又派人問太子有什麼想法,太子本來對這五個女子沒有一點兒好感,但他又不敢違背母後的旨意,就說五個人中有一個還可以,隻好留下了一個女子,這個女子就是王政君。王政君得到太子的一次寵幸就懷孕了,後來生下了漢成帝劉驁。自從生了劉驁以後,王政君幾乎沒有得到過元帝的寵幸。但王政君活了很大的年歲,在漢代四個皇帝在位期間,當了六十多年的太後。
漢景帝劉啟有一天要召程姬入宮,正遇上程姬有回避的事,不想進宮,程姬就讓自己的侍女唐兒晚上替自己去侍候漢景帝,景帝喝醉了酒,沒覺出換了人,就與唐兒同居。唐兒於是懷孕,後來生下長沙王劉發。由於唐兒身份卑賤,又不受景帝寵愛,所以,長沙王的封國地勢低下,當地也十分貧窮。漢代的宗室有十多萬人,而後來中興漢朝、使漢朝延續四百多年的卻是長沙王的五世孫光武帝劉秀。
宋徽宗有三個兒子,隻有高宗皇帝趙構再次恢複了宋朝,而當時高宗的母親在宮廷中也是不願與其他嬪妃爭寵的,她的情況很有點像西漢的薄姬。
據《左傳》記載,鄭文公有十多個兒子,他們的母親都出身貴族家庭,但她們生的兒子多數都不是正常死亡的。隻有出身貧寒的燕姞生的兒子穆公才繼承父親,做了鄭國的國君,而且子孫眾多,一直延續到了鄭國的滅亡。
【評議】
當然,上述的例子都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所謂特殊性,是說一般的無心與順其自然的人都不能獲得成功,隻有個別的無心不爭的人才有機會獲得成功。也許正是因為這樣,人們很難耐得住寂寞,很難做到不爭,於是,大家便有心起來,便爭起來,自然得之,也就成了一種理想。
外戚與宦官
【引言】
皇室與功臣聯姻必然造成外戚專權,依靠宦官除掉外戚又是前門送狼,後門迎虎,必然造成宦官專權。東漢王朝就在這兩個畸形的輪子上轉完了它的曆程。
【事典】
形成外戚專權的局麵是既容易而又簡單的,其唯一的條件就是皇帝幼小。東漢自第四個皇帝起,皇帝的廢立就基本由外戚一手操縱,並且故意立小孩為皇帝,自章帝以下,外戚所立的皇帝最大不超過十七歲,最小的僅一百天。皇帝幼小,無力秉政,母後自然就要臨朝聽政,所謂“臨朝者六後”,指的即是竇、鄧、閻、梁、竇、何六個皇後。皇後又依靠誰的勢力呢?自然是娘家的勢力,於是,外戚專權的局麵就形成了。
東漢最大的專權外戚之一是梁冀。
梁冀的高祖是梁繞,曾當過新莽政權的酒泉太守,王莽被起義軍殺死後,河西地方推舉竇融為大將軍,梁繞為武威太守,共保河西之境。劉秀逐個擊敗了農民起義軍之後,梁繞等人見大勢不可逆轉,就率眾投降了劉秀,劉秀把他看做開國功臣,先後封為成義侯、高山侯,任太中大夫,梁繞與竇融均與劉秀聯姻,劉秀把自己的女兒午陰公主許配梁繞的兒子梁鬆為妻,這樣,竇融家族就取得了選配皇後的資格。
不過,梁鬆的侄女雖為章帝生了兒子,可惜不是皇後,未能立為太子,竇融家族出身的竇皇後卻又未生兒子,於是,竇皇後就把梁妃生的兒子領養過來,梁家正在暗暗高興,竇皇後恐怕梁家後來得勢,遂設法殺害了梁氏二妃及其父親梁竦,因而,梁家一直遭到竇家的壓製。不久章帝去世,十歲的和帝即位,竇太後臨朝聽政,但不久竇太後也死了,梁家才敢告發竇家,和帝封賞了梁氏一門,但梁家仍受鄧氏、閻氏、竇氏等外戚的壓抑,直到順帝時期,梁氏才算掌了實權。
公元126年,順帝即位,立梁商女為皇後,封梁商為乘氏侯,梁高任掌握軍政實權的大將軍之職,但梁商尚不敢十分跋扈,尚能禮賢下士,節身勤政,名聲還不算太壞,不過,梁商已為他的兒子梁冀專權二十年鋪設了道路。
漢順帝永和六年(公元141年),梁商死,順帝立刻命其子梁冀接替父職,任大將軍之職,其弟梁不疑為河南尹。梁冀為人陰鷙狡黠,極喜遊戲。據記載,他長得極其醜陋,有一雙豺狼般凶狠直射的雙眼,聳著瘦而上挑的雙肩,酷嗜女色、飲酒、賭博以及各種鬥雞走狗、騎馬射箭的娛樂遊戲,可謂三教九流,無所不能。其父梁商也算是極有心計之人,為了讓梁冀繼承自己的職位,不被其他外戚勢力壓抑,他讓梁冀在宦海磨煉了一番,在中郎將、執金吾及河南尹任上時,就做了許多壞事。梁冀其人,可謂集政客之狡詐、流氓之無恥和紈絝子弟的驕橫於一身。在其後的二十年大將軍生涯中,做盡了壞事。
漢順帝二十七歲時突然死亡,其死因至今無法考證。這正為大權在握的梁冀提供了一個絕好的機會,梁冀的妹妹梁皇後無子,梁冀便選了一個美人所生的兒子即位,是為衝帝,立梁皇後為太後,垂簾聽政,其實一切大權均出於梁冀。
衝帝年僅兩歲,做了五個月的皇帝就莫名其妙地死去。立嗣又成了大問題,朝中大臣議論紛紛,便把幾個合適的人選都找到朝廷,其中包括清河王劉蒜、勃海孝王劉鴻的兒子劉纘。劉蒜素有賢名,太尉李固等人堅持立劉蒜為帝,但梁冀想立一個傀儡皇帝,以便自己操持大權,於是他率人擁立了隻有八歲的劉纘為質帝。
劉纘雖為梁冀所擁立,在他幼小的心靈裏,卻並不感激梁冀。質帝雖然早慧,但畢章年幼,了無心機,一次,他指著梁冀輕聲對朝臣說:“此跋扈將軍也!”這話被梁冀聽見了,又恨又怕,覺得如果讓質帝長大了,那自己非一敗塗地不可。於是,梁冀令人把毒下在質帝要吃的麵餅中,質帝吃了麵餅,腹疼難耐,叫人趕快催李固進宮。質帝對李固說:“我吃了毒餅,腹疼難忍,如果能喝到水,還可活命。”李固正要去取水,梁冀在旁邊說:“不能喝水,喝了水會吐!”於是,沒有一個人敢去拿水,質帝就這樣被梁冀毒死了。
李固等人覺得不能再立幼帝,拿國家社稷的命運做兒戲,就與一幫誌同道合的大臣寫了一封信送給梁冀,大意是說漢廷一年之中連失三帝,實非正常,如今又當立帝,此乃萬事當中的頭等大事,要廣泛征求大臣們的意見,選立賢明之君。梁冀接信之後,雖是極不高興,也得召集大臣們商議此事。朝廷中的三公、中二千石、列侯等聚集一堂,李固等人認為清河王劉蒜賢明年長,聲望較大,又是皇室中地位最尊貴、血緣最親近的後裔,應立為君。但梁冀所思正好相反,他想立的是十五歲的蠡吾侯劉誌,而且劉誌聘定了他的妹子,一旦立劉誌為君,自己便是國舅。隻是李固等人擁立劉蒜的理由十分充分,一時不易駁回,梁冀隻好暫時宣布罷議。
到了晚上,曹騰來見梁冀。曹騰是中常待,最會見風使舵,在審時度勢上極會掌握分寸。他對梁冀說:“梁將軍累世是皇室的姻親,長期掌握朝政,手下又賓客眾多,難免有管束不到的地方,以致有差錯甚而犯罪之事。清河王劉蒜素以嚴明著稱,如果他做了皇帝,將軍豈不是十分危險了嗎?隻有立劉誌,才能長保富貴!”
這一番話,正說到梁冀的心裏去。第二天,梁冀複召集諸大臣會集,商議立君事宜,李固等人還在堅持,可梁冀做出一副殺氣騰騰的樣子,誰不同意立劉誌,他就要殺誰。畢竟正義拗不過武力,大家無奈,隻好同意立劉誌為帝,是為漢桓帝。
梁冀立刻以妹妹梁皇太後的名義下令,免去太尉李固的職務,削奪其議政之權。至此,梁冀還不放心,必欲置李固等人於死地而後快。漢桓帝建和元年(公元147年),桓帝剛立,許多人不服,於是,南郡的劉鮪、甘陵的劉文等人聯合起來,打算擁立劉蒜為皇帝。梁冀知道了這件事,立刻派人鎮壓。梁冀的奸詐在此時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他靈機一動,趁勢誣告李固、杜喬等人參與“謀立”劉蒜,把李固、杜喬逮捕入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