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忙換上衣服,隻見涯從門口走了進來。
黑色的大衣掛到衣架上,那包著繃帶的手臂尤為顯眼。
琳並沒有跟著來,涯進門之後就關上了。
涯看著我道
【琳有點事,這兩周估計都出不了門了,下周有個祭典,琳要擔當巫女,在神社負責神樂,還有教堂負責禱告等等,有時間的話可以去參加一下。】
我
【恩,有時間我會去看看的,涯,下周你也要去幫忙麼?】
涯沉默了一下
【果然你還是不要來了。】
我
【你自己邀請我的,你覺得現在還有反悔的餘地麼,琳遲早會通知我的。】
涯
【......寺院那邊卻人手,讓我去幫忙,還準備了假頭套,昨天試穿袈裟的時候琳笑的肚子都痛了,說真的,真不想讓熟人看到那個打扮。】
我
【請務必讓我拜見一下!】
涯
【來寺院上香的人可不少,相比神社和教堂,還是寺院在我國比較大眾化,如果隻是求緣保平安什麼的,你還是去找神社吧。】
我
【不不不,這這麼行,信友在努力奮鬥著他的廉恥心,我不去圍觀怎麼行!】
涯
【你這混蛋。】
說著,涯坐到沙發上道
【開始吧,今晚的故事。】
我連忙拿出零食坐到沙發上,涯打開一包薯片,道
【這是我出行的時候,一個閑談的陌生人跟我說起的故事。】
故事發生在我國一個偏僻的村子裏,時間在清朝的中期。
這是一個山巒地區,四麵環山,一條小河穿山而過,這個村子就坐落在河邊。
應為是山村,經常會有飛禽在村子裏出現,養鳥也就成為了這個村子的一個獨特的習慣。
一些年輕人經常回去山裏抓一些珍惜的鳥回來養著,普通的鳥獸則作為口糧,所以這個村子的早晨一般都是百鳥齊鳴的。
一日,一個鳥商路過此地,見如此眾多的珍惜鳥獸,便出高價收購,本來貧窮的村子看見了商機,將一批貴重的鳥類賣給了這個商人。
從此以後,商人每隔一段時間就來收購鳥類,但是時間一長,商人就漸漸的覺得:這裏的鳥基本都已經賣過了,沒有什麼特別的了,就跟村長商議準備不再來了。
村長剛剛為村裏翻修了路麵,又準備為村子通馬車道,這一下子就突然說要斷了財路,這村長怎麼可能同意,就道
【鳥類我們這大山裏多得是,隻是有些鳥過於珍惜屬於瀕臨滅絕的鳥類,我們捕獵的時候捕到也會放回去而已,如果你們能出更高的價格,那麼捕一些來也不是不行。】
鳥商這一聽,就道
【隻要你們捕得到我沒有見過的鳥,一隻我就跟你們做一年的交易,並且進貨價格不變。】
村長
【一言為定。】
隨後,鳥商離開之後,村長立即召集了一些捕鳥的能手來,把村子的情況告訴了他們。
捕鳥者們一聽,這捕鳥關係到村子的發展,自然是一股子底氣,道
【村長你就放心吧,俺們這沒什麼能耐,但是捕鳥還是一套一套的,以往認識一些較少的鳥類,都不敢隨便抓回來,但是現在村子要發展,我們也就豁出去了。】
村長一聽就滿心歡喜,晚上,捕鳥者們就進了山林。
第二天,大清早就聽到村子裏吵吵嚷嚷的,捕鳥者們凱旋而歸,拉著一車子的籠子回來。
但是最神秘的就是一個捕鳥者手提的一個鳥籠,上麵還用布蓋著,日光下,裏麵的鳥影隱隱約約的,連輪廓也看不出。
村長一見這麼多鳥,連忙約來鳥商品鑒。
鳥商帶著人來到村子裏,開始一個個的辨別鳥的種類,很快就辨別出了近十隻稀有鳥類,還有幾種山中的特有鳥和隻居住於懸崖的鳥類,富商開出了價格,這些鳥的錢已經足夠修建一條路穿過村子到城市了,村民們也很高興,雖然有這麼做有點愧疚,但是總不能為了鳥去犧牲人吧。
一個捕鳥人提著鳥籠出來道
【這最後一隻鳥,隻能隔著布來看,如果你們需要就開價,這是一種稀有的鳥類,我們的村子做交易從來踏踏實實,也不會放些玩具進去騙人的,畢竟以後還要靠你幫我們通財路,但是這個鳥有特殊的原因,絕對不能打開布來看,你們覺得怎麼樣?】
鳥商一看這麼神秘,連忙讓捕鳥人拿過來。
隔著布往籠子裏看去,那忽隱忽現的鳥影讓鳥商看得一愣一愣的,從特征來看半天也辨別不出這個是什麼鳥。
同行來的專家覺得奇怪,又是找書又是查圖鑒的,還是沒有見過這種鳥。
這鳥商連忙問道
【這鳥吃什麼?】
捕鳥人道
【蛇,貓,狗,鷹,等等,隻要是鳥類的天敵它都吃。】
鳥商一驚,道
【這還是鳥麼?】
捕鳥人道
【本來以為那些鳥賣不了多少錢,不得已才抓了這個,這東西你自己看也知道確實是鳥類,既然那些鳥已經賣夠了,這鳥自然也是並不強求著賣出去,如果您看不需要的話,我們就放回山林了。】
鳥商
【不不不,這鳥我要,你別急,我去和他們討論一下。】
鳥商和後麵的專家商議了一下,道
【不行,沒有見到鳥的正體我們也不好判斷價格,能不能掀起一點來讓我看看樣子也好。】
捕鳥人道
【不行,這鳥你買回去也絕對不能拉開簾子,通過下麵有個拉口可以拉出來,然後放食物進去,再推回去就可以喂食,可以通過食物是否被吃掉來判斷鳥是否還活著,但是絕對不能掀開簾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