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遠古那些傳說,真假漸欲迷人眼6(1 / 1)

亞瑟王與圓桌武士傳說之謎

亞瑟王和圓桌武士是英吉利不朽的傳說,也是勇敢與堅強的化身。那麼,他們究竟是怎樣成了人們心中永遠的傳說的呢?

在古老的西方一直流傳著亞瑟王和他的圓桌武士的傳說。在大多數人的心目中,亞瑟王及其所率領的圓桌武士便是一個充滿罪惡的世界中的堅忍忠勇誌士的代表,是維護文明、抵製外敵入侵的英雄。那麼為何稱其為圓桌武士呢?圓桌一詞從何而來呢?

亞瑟王傳說,是公元十二世紀,由遍曆歐洲的吟遊詩人開始傳頌的。曾經統治英國的凱爾特民族在公元一世紀的時候被羅馬帝國所統治,曆經六世紀以後,日耳曼民族相繼入侵,其勢力漸趨衰微,終於被迫讓出英國王位。

亞瑟是威爾士王尤瑟?潘德拉貢與伊格蘭女士(她在懷上亞瑟後嫁給了康沃爾公爵格爾萊斯)之子。亞瑟出生後,術士墨林把他交給了一個叫赫克托的人。亞瑟雖係皇族,但作為私生子被寄養在普通貴族的家裏,未曾獲得特別的照顧。亞瑟的父親死後,國內形勢動蕩,臣子們爭奪權勢,幾乎要演為內亂,默林為此建議主教,在聖誕節的時候在倫敦召集所有的貴族騎士舉行盛大的祈禱,祈禱中石台和插入其中的劍出現,以及上麵一句著名的話:“凡能從石台上拔出此劍者,即為英格蘭的天命之王”,但是無數騎士嚐試之後都無法拔出。

既然沒有更好的辦法,於是騎士們一致決定通過比武選王。亞瑟也去了,但他沒有參加比武的資格,由他所寄養的家族的兒子凱代表家族參戰。然而凱進入會場後才發現竟忘了帶劍,於是請求亞瑟回家去取。亞瑟趕回家發現大門緊鎖,又來不及返回比武會場取鑰匙,情急之下跑到教堂前拔出石中劍交給凱,這令所有人大驚失色。大家懷疑地把劍插回石頭裏,但就算重複了很多次,仍然是除亞瑟之外無人能將其拔出。就這樣,騎士們終於接受了新王。從這天起,亞瑟被尊稱為亞瑟王。

亞瑟王在位期間,不列顛迎來了空前的統一和強大。他扶貧濟弱,建立起一個繁盛的王國,騎士精神和最早的騎士的行為準則就是在這時形成的。後來,亞瑟率領圓桌騎士團和各部落在名為巴頓山之役的交戰中一舉擊潰屬於日耳曼民族一支的撒克遜人,統一了不列顛群島,被視為中世紀英國著名的傳奇人物。

圓桌騎士是中世紀傳說中亞瑟王的朝廷中最高等的那些騎士,因他們聚會的桌子是個圓桌而得名。亞瑟的皇後吉娜薇的父親有一張大的圓桌子,供他麾下的騎士聚會使用,在結婚時亞瑟從嶽父那裏得到桌子與武士,從此,圓桌騎士就成為了亞瑟王下的騎士。他們來自不同國家,甚至會有不同信仰。圓桌就放置在亞瑟王宮廷正中央,它象征了蔓延到全國各地的榮耀和王權,和國王加冕時手握的寶劍作用相同。由於圓桌的含意是平等和世界,一共能坐下150個人,所以所有圓桌的騎士彼此平等,並且互為夥伴,任何在圓桌周圍坐著的武士都不會覺得地位比別人低,不會覺得委屈。但是亞瑟王也規定,隻有最傑出的“威猛無比、本事極大”的武士才能成為圓桌武士。

在英國人心目中,亞瑟王和圓桌武士是正義與希望的象征。在那個野蠻黑暗的年代,正是這群英雄以勇敢和堅強驅逐了強敵,帶領不列顛人尋找到光明,使群島各部歸於統一。在圓桌武士中,有大名鼎鼎的蘭斯洛特、高文、凱伊等人,後來英國乃至歐洲的騎士們都將他們視為楷模。時至今日,“圓桌武士”已不再僅僅是一個曆史名詞,而成為“英勇”、“忠誠”和“信任”的代名詞。這群騎士們的故事,已成傳奇。

如今,在英國的溫切斯特城,尚有一處大廳,廳內可看到所謂的"亞瑟王的圓桌"陳設在牆邊,供遊人觀賞。

不管亞瑟王及其武士是否曾經坐過這張圓桌,它的存在不再僅為單純的家具之用,更成為亞瑟王及其武士忠勇堅毅的一種象征。真正的圓桌抑或早已灰飛煙滅,抑或至今尚存在某個不為人知的偏僻角落,而傳奇的武士們則將千古流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