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97章 無冕之王(1 / 2)

編前按:中國古代不管在政治上,經濟上還是科技上,都遠遠領先於世界各國,科技上有四大發明,政治上有三省六部,這些科學與政治製度,如果以今天的眼光來看,那都是可以獲得古代諾貝爾獎的。但是奇怪的是,創製隻寫科技與政治的老祖宗好像都隻會寫漢字說漢語,全然不懂OK,這類最簡單的白癡級英語。但是現代卻有許多擁有雙語種的“人才”四處奔波忙於找工作,混飯吃,燦爛的科技再也無人創造了。如果那些古人知道了現在的情況,會做何感想?他們肯定非常慶幸自己沒有出生在現代,否則在學英語的情況下,還有時間去研究造紙術?火藥?印刷術?指南針?

一名普通的中學生,每天5:30起床,夜晚12點睡覺,每天休息時間不過區區5個小時。再看看學校的課程安排:語文2節課,數學3節,英語3節,每科150分。理綜物理化共4節,每科100分,算起來,一天有12節課的上課時間,再加上課間複習和晚自習,一共有18個小時用在學習上,而在這18個小時中,英語占了4個小時!一個星期,英語學習就占30個小時,超過歐洲工人一個星期28小時的工作量!

昨天,一名品學兼優獲得奧林匹克數學獎的高中學生,卻因為不堪英語學習的重荷,居然選擇了最極端的方式用來對抗英語教學,一名優秀的理科尖子生,就這樣失去了年輕的生命,失去了為祖國效力的機會,失去的,也許是未來某個時間中國的第一位諾貝爾獎獲得者!

在中國,外語教育基本上等於英語教育,英語學習的熱潮及各種英語輔導機構、教材遍及全國。學習英語確實培養了一部分外語人才,但據實而論,90%的結果都是資源浪費。

而今,在中國號稱獨木橋的高考中,英語所占比分更是掛在莘莘學子脖上一把令人窒息的大鎖,多少含辛茹苦的學子便是因為英語成績略低一籌而遺恨落榜。

姑且不論高中,本科、碩士、博士甚至幼兒園,都將英語奉若神明,單就研究生考試而論,初試和複試都占絕對分數,有多少人便是因此而含恨終身。

一門外國語能在我們這樣有著悠久曆史文明的泱泱大國占有如此強勁的風頭,不禁要問,中國人真的全盤西化了嗎?

國家重視和提倡外語,是因為改革開放後,我們打開了國門,需要加強與外部的交流,需要培養大量熟悉外語的人才,學習外語的原因正是如此。然而,長時間的學習英語以來,人們已然逐漸淡忘當時學習英語的初衷,反將英語本身當做科學來進行研究,高層甚至強調,學習英語要從娃娃抓起!

既然這麼多人學習英語,那社會上應該全是“假洋鬼子”了吧。可是不然,真正學精通的人又有多少?又有多少人能在實際工作中用上英語呢?在我看來,在為筆試而學習英語的氣氛下,占這個比例的人隻能用滄海一粟來形容了。

應該盡快將英語從人們的考試中撤離出來!作為交流語言,英語對我國的對外開放確實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但是如果將這種貢獻無限放大,就會影響到國家的長足發展!為什麼我國現在出不了專業的高科技人才呢?關鍵就在於這些高科技人才都被英語考試給淘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