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一年級李連傑開始接觸武術,繼而代表中國到美國完成了一趟親善之旅,之後到四十多個國家參加巡回演出,一直到成為五屆全國武術冠軍。機會總是會眷顧那些有準備的人,在爆發前經過很長時間的沉澱和醞釀,再破繭而出羽化成蝶,李連傑最終成為一名世界矚目的國際巨星。
1.勤奮還是投機取巧
如果一個人有著與生俱來的某種天賦,再加上後天不懈的努力,碰巧又遇到一個合適的機會,那麼成功也是指日可待,順理成章的事情。屬於金牛座的李連傑正如他的星座所描述的一樣,在性格中存在著堅韌和智慧,即使是從穀底開始,最後他也有能力讓結果升到頂峰。對於權威,他會致上崇高的敬意,不過這樣的動作隻是因為他也自己要獲得那樣的地位。這種對成功有十足把握的自信,是他執拗的、不可鬆懈的、堅定的向前推進的助力。他不會輕易被敵手、同事、下屬所蒙蔽。李連傑的幸運是童年生活的艱辛成就了他堅韌、善於思考、高瞻遠矚的個性,凡事都有預定的計劃,有理性有野心。
1972年,中國的武術界迎來又一次盛聚,全中國的俠客、少俠、小俠齊聚山東濟南,參加全國性的第一屆國家武術比賽,實際上更像一場民間武俠的一次非正式會晤。各路英雄豪傑齊聚一堂,每個都拿出看家的本領,刀、劍、棍呼呼有聲,拳風鏗鏘有力,最後九歲的李連傑技壓群雄,成為新一代小少俠,獲得傑出表演獎。李小俠學武時間不過才一年,從八歲進入學校,放暑假時進入暑假班學習武術不過短短一年時間。教練說這個孩子有學武的資質,一身筋骨是個練武奇才,倍加愛護也倍加嚴厲,這才打通了李小俠的一身經脈,讓他身手敏捷。
拿著獎牌榮歸故裏,功夫練習加倍,學習課程減半,為國家準備舉辦的“泛亞洲-非洲-拉丁美洲乒乓球冠軍賽”開幕式表演中華武術,成為國家武術表演的代表,並獲得至高無上的榮耀,為國爭光獲國家領導周總理接見,成為李小俠炫耀一生的幸事。
練功是一件枯燥又艱辛的事情,苦,而且超乎異常的苛刻。冬練三九,夏練三伏,單一又嚴厲的練習讓李連傑苦不堪言,甚至想著退出國家武術隊。於是他開始想自己的辦法,借母親的口來表達。
李連傑在1963年春暖花開的季節出生,上麵還有兩個哥哥兩個姐姐,一家人生活在北京的一個老胡同裏。家中還有爺爺奶奶,一大家子人擠在老胡同四合院的兩間房子裏,隨著他的誕生,就更顯得局促了。父親沒讀過什麼書,憑著自學最終成為了北京廣播事業局的一個工程師,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爸爸。然而天有不測風雲,在李連傑剛兩歲的時候,父親去上海參加一個會議,意外因公去世(據舊居鄰居解釋是楊梅中毒而身亡),去世時年僅33歲。媽媽是一名普通的公共汽車售票員,一下子生活的重擔全部壓在了母親一個人身上。上麵有兩個年事已高的父母,下有五個嗷嗷待哺的幼兒,李媽媽沒有被生活的重擔所壓垮,像無數個中國偉大又溫良的母親一樣,她用自己的肩膀扛起了一家八口的生活重擔。
所以年幼的李連傑從來沒有體會過父愛,爸爸成了他生活中模糊的字眼,也成了一向溫和、安靜、害羞的他和小朋友發生衝突的導火索。沒爹的孩子總是比其他孩子成熟的早,也過早地體會了生活的艱辛。李連傑是一個乖巧、懂事、聽話的孩子,他知道自己家境困苦,知道母親生活不易,隻是一個小孩子他再懂事再聽話,總還是會有自己心底小小的物質欲望和貪玩天性,與別的孩子不一樣的是年幼的李連傑已經有了自己的邏輯思想,不會像一般的小孩子一樣用哭鬧來表達自己的願望。
四歲多的一天,李連傑坐在院子裏看著鄰居家的小孩子在玩三輪車,年幼的他看了好久,心裏特別想要,可是自己也知道家庭的艱辛,隻是小孩子即使懂他也會有任性的時候,從來沒有問媽媽開口要過東西,很聽話的李連傑開始用自己的小腦袋想怎麼樣才能讓母親答應給自己買一輛三輪車呢?想了一會這個年僅四歲的孩子第一次使用了聲東擊西之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