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精神紋章(1)(1 / 3)

兩千年後……

人類文明已發展到相當鼎盛時期,這個時期,基因研究也趨向更高水平。然而最令世人矚目的是,科學家已經認識到了一種特殊的物質——精神體。

縱觀曆史,直到發展到最近一個時期人們才算接受它,這不得不是一種悲哀,在古代,精神體在民間曾有流傳,並且精神體與人的壽命長短息息相關。

然而什麼是精神體?其實它並不神秘,古時期,比較偏僻的農村流傳著一種傳說,認為人死後要“出央”,其實這種“出央”便是精神離開軀體,礙於當時人們沒有正視過,認為它隻是一種迷信,久而久之,便被世人所忽視。

直到科學發展到今天,在現有的科學條件培養下,人類的感知與認識才得到放大,關於“央”的說法,科學家曾做過實驗,在實驗中,科學家在器材輔助下清晰的看到,從將死之人的軀體中會溢出一種白而淡藍的虛擬性物質,這種物質叫什麼?科學界眾說不一,有的稱其為靈魂,有的稱其為“央”,還有的稱它是精神體,不過更多的人願意接受它是精神體。

即便如此,有些前沿科學家對這種發現並不滿足,他們經過無數次嚴格研究論證,結果發現,凡是逃逸出體的精神體並沒有像傳說中的那樣輪回,或者是飄逸到地球以外的某個神秘地方,而是被一種奇妙詭異的、黑色的、類似精神體的虛擬性物質吞噬。

這個發現深深觸動了科學家的神經,他們把這種黑色的、具有強烈吞噬性的黑色精神體命名為“蛆”,如此,也有些愚蠢的科學家認為是死神代理者。

………………………………

光陰似箭,時間如梭,鬥轉星移之後依然是四季輪值,更替的不過是歲月沉澱後的知識積累……

隨著一代代知識的沉澱,科學家對精神體的認識日益趨向成熟,這時期,他們發現人類壽元之所以如此短暫,歸根結底在於“蛆”的緣故,“蛆”具有吞噬性,相對精神體來說,人類從出生到生命終結,“蛆”一直相伴著精神體,人類成長的過程,也是“蛆”吞噬精神體的過程,直到“蛆”吞噬掉整個精神體,人的生命由此終結。

不過在科學技術極度發達的今天,少數科學家並沒有因為“蛆”的可怕而沮喪,相反,他們還依靠科技元素造出了一種類似於精神體的物質,這種物質能夠通過基因誘導,殺死與精神體共存的“蛆”從而使人類獲得某種異能,壽元無限放大……

隨著異常能力被發掘,少數科學家還推測出,具有異能的人壽命相當長久,甚至接近長生不死……這個發現在科學界引起了軒然大波,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便是華夏的諸葛能人博士。

諸葛能人博士通過基因誘導發現,華夏人通過基因誘導成功以後,不但可以獲得異能,他們的精神體形態還會發生某種改變,其形狀類似於龍,由此,諸葛能人博士再次印證了華夏人乃是龍的傳人。

盡管如此,擺在眼前的話題又出現一個世界性難題,就是各族異能者並不能成批生產,需要挑揀一些精神感知能力較強的人,否者,一旦誘導失敗,參與誘導的失敗者必然因為精神潰散而喪命。

然而,讓科學家們更沒想到的是,殺死“蛆”以後……

*********************************

長江沿岸有一個遠近聞名的風景小村——濱河村,濱河村風景錦繡,綠色濃鬱,花香四季撲鼻。

濱河村的住房在鄉政府的督導下都是二層小別墅,別墅建設必須與周圍環境步調和諧,家常用品不得汙染空氣與環境,交通工具最好使用電力,凡有不雅觀別墅都要進行拆改,或重新建造,絕不允許有傷害環境或視野的建築存在。

特殊的是,在濱河村中央地段卻有一棟灰色小別墅,因為灰色,無論與周圍環境還是與其他建築相比都那麼顯眼、特殊,當然,這家住戶絕對不是釘子戶,是政府允許它的存在。

灰色別墅裏住著母子二人,母親的名字俗不可耐,好像全世界的名字都被取光了,偏偏叫什麼菊花,讓人聽著就起一身雞皮疙瘩,不過兒子的名字卻非常霸氣,叫廣浩然。

廣浩然今年剛滿十八,是一位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中學生,就讀於濱河高中三年級,隻聽名字,或許會讓人覺得他是一位能讓人引以為自豪的那種,可事實並非如此,能把書讀到他這種境界,的確是非“高人”所不能成就,讀大學這種事他從來就不曾奢想過。

他的成績一直都以慘淡收場,從上學開始便是如此,也不知被迫留級了多少次,村裏同齡的人幾乎都在讀大學,隻有他一人仍然讀高中,即便這個高中三年級也是他母親費盡全身解數、走親訪友、禮物頻頻外流換來的,否則,早就被退學了。

他的名聲也如他的成績一樣慘淡,正所謂福無雙至禍不單行,在名聲上,他也算一號人物,他是濱河村出了名的“笨孩子”,在這個村子裏,也不知道哪個老幾竄出了這麼一句文縐縐的“誰人不識廣浩然,笨到老死不斐然。”更有甚至者,別人居然拿起這句文嗖嗖的詞藻來教育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