驢子發完牢騷之後,不顧野牛的勸說,便開始高歌起來,它一張嘴,馬上就被園丁發現了,由於來不及躲避,它們被園丁逮了個正著。
驢子的衝動,簡直害人害己。雖然它想唱首歌表達自己的心情可以理解,但為了一時的宣泄而不顧情境安危,隨意放縱自己,結果害得朋友陪他一起遭受衝動的懲罰。
每一個人都要學會控製自己的衝動,盡管它是一種很難控製的情緒。否則,一點細小的疏忽,可能會帶給你無窮後患。
培根說:“衝動,就像地雷,碰到任何東西都一同毀滅。”在生活中,我們一定要注意培養自己冷靜理智、心平氣和的性情,否則,一旦觸到“導火線”就暴跳如雷,會付出始料不及的慘重代價。
容易衝動的人群
在生活中,很多人都有一時衝動的心理現象。衝動是在理性不完整的狀況下的心理狀態和隨之而來的一係列行為,一般來說,衝動型人格障礙形成的心理原因主要有以下三方麵:
1.角色的認同與攻擊性
進入青春期的男孩,自以為已經長大成人,且熱衷於對男子漢角色的認同和片麵理解,十分強調男子漢的剛毅、果敢、義氣、力量、善攻擊等特征。因此,他們往往會在同齡人麵前,特別是有異性在場時表現出較強的攻擊性,以證明白已是一個男子漢。
2.自卑與補償
每個人都可因自己的一些客觀狀況而產生自卑心理,比如經濟實力、家庭背景、相貌身材等。有自卑心的人往往會尋求自卑的補償方式。當以衝動、好鬥來作為補償方式時,其行為就表現出較強的攻擊性。
3.自尊心受挫
青年男子的自尊心一般都特別強,因此在遭遇挫折時,反應會異常敏感、強烈。挫折是導致攻擊行為的一個重要原因。生活中的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有挫折,因此每個人都有攻擊性;挫折越大,越可能表現出攻擊行為,甚至使用暴力。
還有一部分人,因為其自身的意誌薄弱、心理素質欠佳而產生自殺或殺人的衝動。有的人因為在事業上或感情上受到挫折而心灰意冷,便沒有勇氣活下去;有一些人隻是一時衝動,便犯下故意殺人的罪行。據上海中級人民法院的數據顯示,“衝動殺人”已經成為治安一大憂患,其中,青壯年男性最易一時衝動起殺意或自殺的行為。
據心理學研究發現,衝動指數比較高的人群主要有:
1.價值觀不正確,擺不正自己位置的人。
2.無所事事,沒有明確的事情分散體力精力的人。
3.人體內環境失衡,如甲亢等內分泌失調的人。
俗話說,天有不測風雲。生活中,每個人都可能遇到一些不盡如人意的事情。假如不能克製自己衝動的情緒,終將有一天,當你將這個世界看成“仇人”時,它也會把你拋棄。
抑製衝動的盲目
生活中,如果能冷靜地麵對社會百態,那麼我們的生活會顯示出它本來的多姿多彩。冷靜處事,既是為人的素質體現,也是情感的睿智反映。一般來說,當理智者遇上不順心的事情,通常都能三思而後行。
韓信肯受胯下之辱,不是因為他怯懦,而恰恰體現了他的冷靜。劉邦與項羽決戰在即,正要韓信出兵相助之時,韓信提出要劉邦封他為“假齊王”,劉邦勃然大怒,大罵韓信不應該在這個時候提出封個假齊王。然而一經張良提醒,劉邦馬上恢複冷靜,說道:“大丈夫要當王須當個真王,怎麼可以要求封個假王?”當即封韓信為齊王。韓信出兵,打敗了項羽,最終使劉邦奪得了天下。如果當時劉邦不能冷靜分析局勢,或許曆史就該重寫了。
判斷失誤必然導致行為欠妥,如果人們能在最短的時刻內讓頭腦變得冷靜,無疑等於掐斷一根危險的導火線。控製衝動,不僅需要有冷靜的頭腦,還需要提高個人的文化素養。一個人能否理智行事,與其文化程度的高低成正比。這和心理學家們的調查報告完全吻合:衝動殺人的犯罪者大多僅有初中以下文化程度。
我們所遇到的挫折,隻是生命中的偶然,在理智麵前,這種偶然會變成令人快慰的必然。用冷靜的態度生活,可以活得更加真實,更加愜意。
意誌力強弱決定成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