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論宗教(3)(1 / 1)

那些創立宗教或是在已有的宗教上再增添新的東西的人,如果他們本身的言行自相矛盾,那麼就會失去智者的聲譽;如果他們要求別人相信的事自己倒不相信,那麼就會失去誠實的聲譽;如果他們暴露了自己自私的目標,那麼就會失去仁愛的聲譽。

最後,我們知道,隻有奇跡、真實的預言或異乎尋常的福祉,才可以使人們相信神的存在。因此,要想使人們發自內心地認可某事物,便需要昭示給他們超自然的跡象。

上述這些削弱信仰的原因,在下述事例中可以看出來。聖經中說,摩西原先曾憑借奇跡和自己逢凶化吉的能力成功地引導以色列人逃出埃及這一事實向人們證明了自己所負的天命,但當他離開四十天後,他的這些子民們就背叛了摩西給予他們的對真神的信仰,轉而立金牛犢為神,墮落到埃及人的偶像崇拜中去了。

此外,當摩西、亞倫以及曾在以色列領略過上帝偉大事業的那一代人死去以後,便有另外一代人興起。後起的這代人沒有見過上帝的神跡,所以,樹倒猢猻散,他們也就沒有了信仰。聖經中也曾說到,撒母耳的兒子在別士巴由撒母耳立為士師以後,收受賄賂,以公肥私。於是以色列人民便不再要上帝做他們的國王,而是要求撒母耳為他們選一個國王來治理他們,就像其他國家一樣。這說明,上帝如果不公道,也就沒有了對上帝的信仰。

當基督教傳入古羅馬帝國時,原先各地假借神的名義所作的預言完全沒有成為現實,但基督徒的人數則通過使徒和福音書傳布者的布道,在每一個地方每一天都有令人驚異的增長。之所以會這樣,其主要的原因並不在於基督教的傳教者的布道,而在於當時異教僧侶的貪婪腐敗、作奸犯科引起了人們普遍的厭惡和憎恨。今天,古羅馬天主教會的宗教在英國和基督教世界的許多地方之所以被廢除,部分也出於這樣的原因,他們的教士道德敗壞,使人民動搖了對古羅馬天主教會的信仰。還有一部分原因則是由於經院學者將亞裏士多德的哲學和別的學說引入了宗教,從而使宗教教義顯露出了許許多多的矛盾和荒謬之處,這些教士們也因此在人們中間得到了無知和騙子的惡名,並使得人民或因違抗國王的意誌背離他們,或因得到國王的同意背離他們。法國與荷蘭屬於前一種情形,英格蘭則是後一種情形。

最後,在古羅馬天主教會宣布的為實現救贖所必備的事物之中,有許多顯然僅僅是為了教皇和教徒們的利益而設的。比如:古羅馬教會要人相信,如果國王不由主教加冕,那麼他的權力就不是來自基督;如果國王是一個教士,那麼他就不能結婚;王子是不是合法婚姻所生要由古羅馬教廷裁斷;如果古羅馬教廷判定國王為異教徒,其臣民就可以解除對他效忠的義務;教皇可以任意罷免國王,並將其王國交給一個臣民;而如果傳教士和修教士涉及刑事案件,則不論在哪一國家都不受該國國王的裁判等。在古羅馬教會企圖讓人們相信這些教義的時候,沒有人看不出它們到底是為了哪些人的利益,也沒有人看不出向教會繳納的私人彌撒費、現世煉獄費等究竟是入了哪些人的腰包。而所有這些都足以窒息最富於生命力的宗教信仰。所以我把世間一切宗教的衰替興廢都歸之於一個原因,那就是人們對教士們的嫌惡。不僅天主教是如此,即便在那些最主張宗教改革的教會中也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