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國家是什麼(1)(1 / 1)

--《利維坦》導讀

霍布斯在政治學領域的影響大約可以和亞當?斯密在經濟學領域的影響相媲美,他的《利維坦》被公認為是西方現代政治哲學的奠基性作品。

1588年4月5日,霍布斯的母親在關於戰爭傳言的恐懼中,在英國南部的一個小村莊裏早產生下了霍布斯,於是恐懼便成為霍布斯與生俱來的一個性格特征。他膽小、謹慎,但也許正是由於這樣的原因,他一直活到了92歲。

關於霍布斯母親的情況,我們知之甚少。霍布斯的父親是當地一位有文化的鄉村牧師,並曾於1587年被牛津大學錄取過。但他脾氣暴躁、不好相處。在霍布斯16歲時,父親因避禍而離家出走,從此不知所終。此後,霍布斯主要靠其叔父弗朗西斯撫養。弗朗西斯是馬爾蒙斯堡地區的議員、市政官,也是一位成功的商人。

天賦極佳的霍布斯15歲即入牛津大學讀書,但他對學校的課程並沒有多少興趣。他更喜歡在寒冷的早晨拿粘鳥劑去捕捉那些饑餓的小鳥,或者到附近的書店徜徉,琢磨天體運行、世界地圖,幻想著有一天去探索那些未知之域。盡管如此,霍布斯還是於1608年2月順利畢業,並獲得文學學士學位。之後,他先後擔任卡文迪什等貴族家族的家庭教師達28年之久。正是在這一職位上,他有機會三次遊曆歐洲大陸其他國家,並結識了培根、笛卡兒、伽利略等當時世界上最頂尖的科學家。而且大約在1621年至1625年期間,霍布斯還曾擔任過培根的秘書。此後一直到逝世的這一比較漫長的時間裏,霍布斯主要從事研究著述工作。

大約在1630年,霍布斯對幾何學那種在無可懷疑的基礎上探討事物之間聯係的方法產生了興趣。他設想,如果把自己關於人的本性的見解當做幾何學上的公理那樣作為推論的起點,那麼關於國家和社會生活的一係列原理就都可以按照幾何學的方法準確無誤地、令人信服地推演出來。1636年,霍布斯因感覺的成因問題專程前往意大利拜訪了伽利略,與他討論了有關運動的各種問題。霍布斯認為,伽利略打開了“宇宙哲學的大門”。

幾何學給霍布斯以方法,伽利略關於機械運動的原理又給他以指導思想,於是,從那時霍布斯開始了《哲學原理》的寫作,並在此後的歲月裏,陸續發表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幾部著作:《論公民》(1642年)、《利維坦》(1651年)、《論物體》(1655年)、《論人》(1658年)。這些著作的完成,使霍布斯完成了他的整個哲學體係的構建。此後,作為哲學家和政治思想家的霍布斯沒有寫出更重要的作品。

霍布斯生活於英國政治、宗教激烈鬥爭的革命年代。霍布斯認為人性本惡,他在政治上倡導社會契約論,主張“君權人授”,但又提出絕對王權論,主張王權高於教權,結果兩邊不討好,隻得在1640年逃亡於法國,並於1646年接觸到流亡的保王黨人,後來更擔任了王子(後來的英王查理二世)的教師。《利維坦》的出版轟動了當時的歐洲,霍布斯得到了遠遠超出當時所有其他思想家的讚美和批評,也使他與許多保王人士以及信仰天主教的法國人決裂(書中全力攻擊羅馬天主教並批判“教權高於王權論”和“教皇無過論”),這一現實迫使霍布斯不得不向革命派的英國政府求取保護,於是在1652年回到英國,並歸順克倫威爾,後來王政複辟時又受寵於國王,但在恢複天主教和排擠國教的宗教紛爭中,《利維坦》被視為無神論異端而遭查禁。

霍布斯以研究古典小說、詩歌等文學作品自娛自樂,84歲時發表了筆調活潑、幽默的拉丁文詩體自傳。1675年,霍布斯將荷馬的《奧德賽》譯成英文,第二年又翻譯了《伊利亞特》。這兩個譯本,直到今天依舊是英語世界裏的經典。

1679年12月4日,終身未婚的霍布斯去世。

霍布斯被公認為是西方現代政治哲學的奠基者之一。他生活和寫作的17世紀,正是世俗文明漸漸突破了中世紀宗教文明的藩籬而顯示出巨大生命力的啟蒙運動勃興時期。在思想領域中,以亞裏士多德哲學為基礎的中世紀經院哲學受到了以笛卡兒、培根為代表的懷疑主義哲學的全麵批判。英國在17世紀初開始了資產階級革命,後來斯圖亞特王朝複辟,資產階級與封建勢力相妥協而建立起延續至今的君主立憲國家。在這種時代背景下,霍布斯所思考的乃是衝決了中世紀政教合一的羅網之後將形成的國家是什麼這一重大的理論和現實問題,而這一思考的成果就是《利維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