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回鄉(1 / 1)

[]

第十四章

“阿娘與苓兒弟弟回去就是,我就在家裏守著,還清靜些……”蘇茯仍舊挽著已嫁婦人的發髻,這會兒正與蘇娘子一並坐在樓上,低著頭,顧忌著什麼一般。

蘇茯嫁過了人,雖然如今已經和離,但出過了一回門,再回來時處境便立即有幾分尷尬,既不是陳家的媳婦,也已不是蘇家的小娘子,這種回家祭祖的節日裏,她若回了老宅,不必旁人說,隻她自個便已然心虛了起來。

更莫提,鄉下還有一個迂腐到酸臭的大伯,隻想想,也能猜到他會說出什麼話來。

蘇娘子明白女兒的顧忌,聞言隻是不放心:“留你一個怎的能行?萬一出個什麼事……將進寶留下陪你,不行,你們兩個也不妥當,若不然,招財也留下。”

蘇茯便體貼的搖了搖頭:“不成,鄉下人少,過節又正是忙亂的時候,隻阿娘與妹妹兩個,連個照應也無,怕是……”

“哎,這有什麼好讓的,姐姐你不必顧忌那許多,本來咱們也進不得祠堂,拜不了祖宗,難得的女兒節,一起去蕩蕩秋千,踏踏青,權當是去鄉下散心就是!”一旁的蘇苓終於忍不住插口打斷道。

沒錯,在當地,清明也被叫作女兒節,這一日,不光是出門踏青的好日子,且最講究的家裏,夫人與小娘子們也可以放出來,三五成群,同姐妹朋友一並嬉戲玩鬧。

而蘇苓之所以隻提踏青散心,隻是因著對於清明節回鄉祭祖這事,她實在生不起太大的興趣來。

這不倒不是蘇苓不敬祖宗,隻不過按著鄉下老宅子那邊的規矩,女人是不能進祠堂的,連自己的蘇姓女兒都是如此,更莫提如娘親一般外嫁進來的媳婦。

甚至於,如蘇娘子這般喪了夫的,因著“不貞不吉,”更連祭祀所用的祭器五牲都不能沾手,隻能如外來的仆婦一般,在外頭忙活些最粗雜的清掃與灶火活計。

從前的蘇苓對此雖然疑惑,隱約也帶了幾分被自慚與不平,但因著曆來如此,她便也拿著這個理由說服了自己。

可是,在蘇苓經曆過的世界裏卻是與這裏大為不同,在那個世界,即便在沒有發生末世災難的時候,也是一個人人平等的現代社會,男女平等是所有人從出生起就接受的理念,這些吃人的禮教,都早已是被曆史洪流所拋棄的舊俗。

等到了在末世裏,自然更不必說,畢竟異能資質並不分男女,在那樣的亂世裏,唯一的準則便是強者為尊,隻要你的異能等級足夠高,便都能占有並庇佑一方安全的基地,最上等的衣食住行,合自己口味的同性異性,都是應有盡有,在人性之下,男女都是一般,瞧著也並沒有太大的區別。

曾經滄海難為水,經曆過末世的一切,再看這些可笑的“規矩,”她雖然對這其中的貓膩心知肚明並且滿懷鄙夷,可心底裏卻已然不再將這能進祠堂的“殊榮”當成一回事,在她看來,既然列祖列宗都是這般的傳統,想來也就說明他們並不需女人們的供奉。若不是為了去鄉下踏春散心,這清明節她們也實在不必回老宅上趕著去獻殷勤,隻她們在一家子在家裏越過老宅,回去掃掃墓,祭拜祭拜亡父蘇富就夠了。

隻不過代溝這個東西是一道不可逾越的鴻溝,更何況從封建到現代的鴻溝整整隔了幾千年。

蘇苓心底的念頭最終也隻能默默放在了心底,隻是坐在一旁看著阿娘與姐姐商量了半天之後,因為陳家前些日子才來鬧過一回事,的確是不放心蘇茯一個人留下,招財進寶兩個人也實在是劈不成兩半用,在蘇苓的勸說下,最終還是決定一起回鄉,接著兩個人又細細的商量起了回去要帶的東西與節禮。

雖然阿爹是典妾生的,但如今住在老宅裏的老太太卻還是她們禮法上名正言順的祖母,回去見長輩,自是要帶些滋養延年的補品藥材,大伯家裏三個兒子一個女兒,都是正經的侄兒侄女,對著晚輩自然是要準備些見麵禮,幾個孩子都讀書,最好的自然是文房四寶,至於大伯與何氏夫婦,雖然是平輩且還是兄嫂,可是上一次得罪了他們鬧得不歡而散,這一回也少不得要帶些賠罪之物,蘇貴的自然還是筆墨一類,何氏卻少不得要送上些上等的料子。

這麼一樁樁算過來,竟是哪一樁都不便宜,家裏如今雖還有餘財,可眼看著進項不必以往,為著未雨綢繆也不能再如以往一般肆意,有心將東西備的薄些,可是以蘇娘子的脾性,思來想去,卻是覺著短了哪一個的都不妥當,左右斟酌之下,卻是直過了小半時辰都還沒能定下來。

這些東西與銀子,對現在的蘇苓來說自然是壓根算不得什麼,可是一想著要拿去給老宅子那一幫人送,她就隻覺還不如拿出去救濟孤老乞丐,自然痛快不起來。在一旁耐著性子聽了一會兒,蘇苓便說了一聲,撿了一塊布子,轉身出去與進寶一起收拾起了她們出門要帶的東西。

在這個年頭,出門在外是要帶不少東西的,隻單單一個頭上要用的,抹的桂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