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我正在辦公室幹活,大弟開心地打電話給我:“大姐,我們打算買新房子了,將來媽媽他們可以過來這邊住了。”
我驚奇地說:“你有首付的錢?”
大弟說:“葉青的父母出錢付首期,我與葉青的積蓄剛好用來裝修,以後我們可以拿兩人的住房公積金供樓。”
我說:“為何會突然考慮買樓?以前不是說你們與葉青的父母住在一起嗎?”
大弟說:“葉青的父母說,如果不買樓,我父母不可能過來住,買了樓,一家人可以多走動。他們說,他們將來的一切,都是我和葉青的,現在幫我們買樓,不過是提前預支。”
多好的老人,他們真把大弟當成他們自己的兒子了。
我知道,我的父母不一定願意到親家買的房子裏居住,但親家的這份心意,一定令兩位老人家深感欣慰。就算是伸手幫助,也不會讓我父母感覺尷尬,如此貼心又低調的親家,真是難得。
春節前,我與方圓也舉行了隆重的婚禮。在舉行婚禮之前,我讓方圓帶我回了一趟他的老家。起先他再三推辭:“我家中已無父母,與弟妹的感情比較疏離,現在回去也沒有什麼好說的了。”
我說:“你們的關係疏離,不是在貧困的時候,反而是在大家的日子都漸漸好起來的時候,你有想過原因嗎?”
方圓說:“還能有什麼原因?他們認為我為富不仁,不願意幫助他們,因此心中對我有怨氣。我認為自己對他們已經仁至義盡了,甚至因為他們而自己弄到夫妻反目了,他們還不滿意。”
我輕輕搖頭:“除非不付出,付出就不要為曾經的付出耿耿於懷,你會開心得多。”
方圓愕然地看著我。
我緩緩地說:“曾經,因為一點虛榮心,因為想著為弟弟謀一份好工作,我處心積慮地與不同的男人接觸,但最終,這兩份經曆隻給我留下不堪回首的回憶。很多時候,我們以為自己對親人問心無愧,但我們有沒有檢討過,自己有沒有私心在裏麵,親人需不需要我們這種付出?”
方圓沉默半晌,終於說:“我的境況剛開始好轉的時候,在經濟上對弟弟和妹妹有求必應,心中確實有一份虛榮心在裏麵,覺得自己在經濟上資助弟妹,自己是一個能幹的哥哥。有時候甚至瞞著前妻給他們錢,讓前妻大為光火。”
我說:“你偷偷把錢給了弟妹,前妻與你反目,你卻把賬記到弟妹頭上。這樣做你有三處錯——第一,你讓弟妹誤以為你經濟良好所以需索無度;第二,你把大家的錢偷偷給了弟妹卻沒征求前妻的意見;第三,你與老婆爭吵,卻把過錯記到你弟妹頭上來。最終的結果是你四麵楚歌,誰也沒認為你是好人。”
有時候,我們以為自己付出很多,我們問心無愧,其實那也許隻是自己的錯覺。尤其是在麵對親人的時候,我們認為自己的付出他們都知道,他們應該感恩,殊不知那隻是我們一相情願的想法。
一相情願的下場,往往都很尷尬,輕則撕破臉皮,重則法庭上見真章。
方圓若有所思地點頭:“從沒有人告訴過我這些。”
我嬉笑:“如果以前有人教會你這些,你現在正和老婆過著幸福的小日子呢,哪還有我什麼事。”
他糾正道:“是前妻,不是老婆!”
我說:“是舊老婆。你的現任新老婆要求你,在結婚前回老家一趟,好好地與弟弟妹妹聚一下。”
他說:“真的回去?”
我堅定地說:“如果你想自己開心,就回去,除非你已經不想要這些親人了。”
方圓輕輕地把我攬在懷裏:“其實我也想回去很久了,隻是一直沒有合適的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