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自己當老板(1 / 1)

胡雪岩深諳為人處世的哲學,一心想打開自己的人生局麵。他認為一個人能夠憑自己的實力打開一片天地,就是有了自己的人生位置,但這是一個非常艱辛的過程。有些人之所以處處失敗,就是因為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的人生位置。因此,胡雪岩認準了自己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自立門戶。

少年胡雪岩由於家庭貧困,受盡了鄉鄰的鄙視,小小年紀就已經擁有了強烈的自主意識,總是憧憬著將來能夠自己當老板,擁有自己的店鋪,開創出自己的事業。

胡雪岩父死家貧,幼年即入信和錢莊,和其他的學徒一樣,從倒便壺、提馬桶一些又髒又累的雜活兒幹起,仗著腦袋靈光,加上胡雪岩有一種不甘人下,一心想出人頭地,開創出自己的事業的遠大抱負,沒幾年就爬到“檔手”位置,專理跑街的賬,其職位相當於現在的銀行辦事員。少年得誌、風流倜儻,日子過起來也好不逍遙自在。

在常人看來,“檔手”的位置已經是令不少人羨慕了。然而,青年胡雪岩並不滿足於現狀,對於錢財看得開、看得淡,邏輯異於常人,胸襟開闊,手筆恢弘,膽識過人,從不放過身邊的每一個能使自己宏圖大展的機遇。後來胡雪岩終於屢創奇跡,始能發光發熱,成就了“清代第一富商”。要是胡某也和其他錢莊檔手一樣安於現狀,不求進取,恐怕下半輩子也不過是繼續在錢莊裏,每日在孔方兄間打轉,一輩子沒啥子起色。

當時不過二十來歲的胡雪岩確實是膽識超人,為了能夠給以後發展自己的事業創造一個良好的基礎,找一個堅實的靠山,竟然自作主張,不惜挪用錢莊銀子資助潦倒落魄的王有齡進京捐官。當時,不僅自己丟掉了在信和的飯碗,且因此一舉,還使自己在同行中“壞”了名聲,使得杭州再沒有錢莊敢雇用他,最後竟然落魄到靠打零工糊口的地步。

事實證明,胡雪岩當時的做法是非常明智的。王有齡得到胡雪岩資助進京捐官,一切順利,回到杭州,很快便獲得了浙江海運局坐辦的肥缺。王有齡知恩思報,在杭州四下裏尋訪胡雪岩的下落,即便自己力量有限,也要盡力幫他。

胡雪岩重逢王有齡以後,因資助王有齡而在錢莊業界留下的惡名自然消除。這時的胡雪岩麵臨著兩個在一般人看來都相當不錯的選擇:一是留在王有齡身邊,幫王有齡的忙。而且,此時的王有齡確實非常需要幫手,也十分希望胡雪岩能夠留在衙門裏在一些事務上幫幫自己。依王有齡的想法,在適當的時候,胡雪岩自己也可以捐個功名。王有齡認為,以胡雪岩的非凡能力,肯定會有飛黃騰達的時候。二是胡雪岩回他做過夥計的信和錢莊。以他此時的條件,回信和必將會受到重用。實際上,信和“大夥”張胖子收到王有齡按照胡雪岩的意願還回當初欠下的五百兩銀子之後,已經做好了重新聘用胡雪岩的準備,並且有讓出自己“大夥”的位子的打算。張胖子十分誠懇地親自找到胡雪岩的家裏,懇請胡雪岩重回信和,甚至將胡雪岩離開信和期間的薪水都給他帶去了。

然而,這兩條路胡雪岩都沒有走。為官有權有勢,固然可以光宗耀祖,但混跡官場本來就不是胡雪岩的興趣所在,他當然不會走這一條路。王有齡已取得官職,幫王有齡他必當盡力,自然不會推辭。但胡雪岩個人的最終目標還是要做自己命運的主宰,幹出一番屬於自己的事業。而回到信和,也就是胡雪岩說的“回湯豆腐”,他自然更不會去做。這裏其實也不僅僅是“好馬不吃回頭草”的問題,關鍵在於,這“回湯豆腐”做得再好也不過做到“大夥”為止,終歸不過是一個“二老板”,終究是為別人打工,並不能事事由自己做主。

“自己做不得自己的主,算得了什麼好漢?”胡雪岩做人的唯一原則就是自己做主。所以他一上手就要開辦自己的錢莊,自己當大老板——事實是,這時的胡雪岩連一兩銀子的本錢都還沒有。但胡雪岩是一位很有眼光的人,他料定王有齡不會一直待在這個官位上,還會外放州縣。以他自己的打算,現在有個幾千兩銀子把錢莊的架子撐起來,到時可以代理官庫銀錢往來,憑他的本事和王有齡在官場中的關照,定能發達。

這就是氣魄,一種強烈地要在商場中自立門戶、縱橫捭闔、開疆拓土、馳騁一方的宏偉氣魄。

正是這種強烈的自主意識,為胡雪岩能夠不斷開拓自己的事業奠定了思想基礎。如果一個人根本沒有想過自立門戶,這個人隻能永遠原地踏步,或者說,跟著別人做一點小生意,永遠為別人打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