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第三章 豫讓——你果真是“國士”嗎?(5)(1 / 1)

豫讓不幹了,他要替智伯報仇,行刺趙襄子。

豫讓有理由恨趙襄子。他拒絕給智伯土地,堅守晉陽,導致智氏滅亡。

豫讓有理由恨趙襄子。智伯被殺,趙襄子砍下智伯的頭,叫工匠把智伯的腦殼刷洗幹淨,消毒晾幹後刷上漆,做成一件喝水用的飲器。趙襄子每天就用智伯的腦殼盛水喝。趙襄子可能還會彈彈智伯的腦殼說,智兄,你的腦殼怎麼會擺在這裏,你大水灌晉陽時的威風哪裏去了?好了,以後我不用你的腦殼盛水喝了,我要把它改做溺器,專門供我撒尿用。

豫讓有理由恨趙襄子。智伯一死,他這個“國士”的職稱自動取消,連同一係列待遇也都沒有了。

豫讓是否應該因此而行刺趙襄子,我們姑且不說。我們要討論的是豫讓行刺趙襄子時的那副做派。

春秋戰國時期,湧現了一批著名的刺客。荊軻刺秦王,專諸刺僚,曹沫劫齊桓公,聶政刺俠累,都是著名的行刺案例。他們的行動不盡都是成功的,荊軻刺秦王就失敗了。不論成功與否,也不論是否該去刺殺,但他們在行動中表現出來的膽識與機智確實令人佩服。

反觀豫讓行刺趙襄子,整個行動都令人惡心。他沒有能力和水平設計和實施一場轟轟烈烈的行刺行動,隻能把自己弄成個醜八怪,一會兒藏在廁所裏,一會兒躲在橋洞下,成天被警察追捕,一日不得安寧。

趙襄子是何等機警之人。經過晉陽大戰後,他怎能忘了智伯是何等的凶殘。他知道,智伯的腦殼雖然成了自己的溺器,但智氏的殘餘勢力仍存在。幾十年後,其至幾百年後,智氏的頑固分了仍有可能在趙國活動,他怎會放鬆對他們的警惕。豫讓東躲西藏,伺機行刺,每次都被趙襄子的警衛人員在進行例行安全檢查時被搜了出來。

豫讓徹底失敗了。他被捕後,要求趙襄子把袍子脫下來讓他砍上幾劍。趙襄子很大度,答應了他的要求,豫讓用劍砍了幾下袍子,自以為已經為智伯報了仇,便自殺了。豫讓的這種做法是徹頭徹尾的精神勝利法,和魯迅先生筆下的阿Q一模一樣,是那樣地無能,是那樣地無賴,是那樣地可笑。

豫讓,你口口聲聲自稱為“國士”,我們要問,你到底是個什麼樣的“國士”?綜觀你的表現,你應捫心自問,你果真是個“國士”嗎?看來你隻是飯桶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