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 鄭莊公——你是個笨“嬰兒”(1)(1 / 1)

西周時期,周武王消滅商紂王,分封了很多諸侯,拱衛周朝。周幽王時,因為烽火戲諸侯,失信於諸侯。後來犬戎侵襲周朝京城“鎬京”時,幽王舉烽報警,沒有一個諸侯率兵來救。幽王被犬戎殺死,鄭桓公為掩護幽王突圍英勇戰死。鄭國乃立世子掘突,是為鄭武公。

武公十年,鄭武公娶武薑為妻。武薑生了兩個兒子,大兒子名叫寤生,小兒子名叫叔段。武公二十七年,鄭武公病逝,寤生繼位,是為著名的鄭莊公。春秋有五霸,依次序為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夫差、越王勾踐。五霸之外還有一霸,那就是鄭莊公。鄭莊公的道路並不平坦,從繼位那一天開始,就曆盡磨難。

鄭莊公即位之後,馬上麵臨著一個巨大的挑戰。這個挑戰不是來自他人,而是來自他的母親武薑和胞弟共叔段。一個是親生母親,一個是同胞親兄弟,他們怎麼會對鄭莊公的執政地位構成巨大威脅呢?按理說,如果弟弟想取代哥哥的位置的話,親生母親應該加以勸阻,維護大兒子鄭莊公的地位,手心手背都是肉嘛,何況長子繼位理所當然。為什麼武薑會反對鄭莊公繼位呢?

原來事出有因。鄭莊公是武薑的大兒子。也就是說,鄭莊公是武薑生的第一個孩子。一般的情況下,女人生第一個孩子時心情都非常緊張,而且要經受巨大的陣痛。但鄭莊公卻不是這樣,他是在母親武薑熟睡的情況下悄悄來到這個世界的。武薑醒後,發現孩子已經出生,不禁嚇了一跳,“惡之”。就因為沒有經過產前的思想準備,沒有發生陣痛,驚嚇了武薑,她就非常厭惡這個孩子,給他起了個難聽的名字“寤生”,意即為母親熟睡的時候生的。後來武薑生了第二個孩子共叔段,更加厭惡寤生,在鄭莊公的父親鄭武公麵前經常說寤生的壞話,屢次要求武公撤銷寤生繼位的資格,立小兒子共叔段為執政繼承人。但武公堅決拒絕了武薑的要求,堅持立寤生為繼位人。

從這裏人們可以看出,武薑是一個固執而任性的女人。生孩子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寤生悄悄來到這個世界,使武薑免去了分娩之痛,未嚐不是一件好事,怎麼能因此而厭惡孩子,甚至要廢長立幼。雖然由於武公的果斷處置,避免了一場繼位紛爭,但武薑的固執和任性,還是埋下了骨肉相殘的種子。

武公十年,武薑和武公結婚。武公二十七年,武公辭世,寤生繼位。滿打滿算,鄭莊公(寤生)這時隻有十六歲,按照現在的說法,還是未成年人。但這個少年諸侯非常有頭腦。他自然知道母親和弟弟對自己所持的深深的敵意,而且他也看出,不是東風壓倒西風,就是西風壓倒東風,這場骨肉相殘的大衝突早晚都會到來。他沒有采納一些大臣的建議,對武薑和叔段進行限製打擊,而是欲擒故縱,處處滿足武薑和叔段的要求,讓叔段的野心極度膨脹,最後鬧到天怒人怨的地步時再一鼓破之。

果然,莊公剛剛繼位,武薑和叔段就開始謀叛。先由武薑出麵,要求莊公把製邑這座城封給叔段。製邑地勢非常險要,易守難攻。武薑放著那麼多大城不要,卻偏要求製邑,意思是最清楚不過了。這個要求自然被莊公拒絕了。莊公的理由是這座城市太險要了,原來由虢叔守著,他恃險無恐,疏於防備,以致城破身死;現在我如把製邑封給叔段,也會使他重蹈虢叔的覆轍:我是很愛惜弟弟的,不能把製邑分給弟弟。除了製邑以外,“他邑惟命”。也就是說,除了製邑以外,其它任何城市任你們挑選。武薑遂向莊公提出,把“京”邑分給叔段,莊公一口答應,把“京”給了叔段。

在這場請封的鬥爭中,表麵上是武薑勝利了。她為叔段爭取到的“京”城,是鄭國除了國公居住的都城滎陽以外最大的城。城大人多,經濟實力雄厚,足以養兵組軍。但實際上是莊公勝利了,因為他挫敗了武薑要求製邑的計劃,為以後挫敗叔段的叛亂做好了軍事準備。

更重要的是,莊公通過封“京”於叔段還向公眾顯示了他的孝心和仁慈。鄭國百姓從這件事中得出一個結論,莊公是一個仁慈孝順的君王,在他的領導下,百姓可以活得較舒暢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