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恩格斯說過:“我們僅僅知道一門唯一的科學,即是曆史學”,“和那種以天真的精神籠統地拋棄以往的全部曆史的做法相反,現代唯物主義把曆史看做人類的發展過程……”在20世紀中國人民經曆的由遭受深重苦難到走上革命勝利的過程中,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工農紅軍,創造了人類曆史上偉大的奇跡:一支20來萬人的軍隊進行長征,分別由中國的南部、中部,穿越人煙稀少、條件艱苦的西部,轉戰到中國的西北部勝利會師,為中國革命的勝利奠定了基礎。1984年,幾位西方人親曆長征之路後讚道:“任何比擬都是不恰當的。長征是舉世無雙的。它所表現的英雄主義精神激勵著一個有11億人口的民族,使中國朝著一個無人能夠預言的未來前進。”中國革命成功的曆史事實證明:中國工農紅軍偉大的長征“是歲月勝利和真理之光,是曆史真正的詩篇”。

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的曆史已經過去60年了。為了隆重紀念勝利會師的節日,和翔實記載這段為中國人民足以自豪的曆程,應浙江人民出版社的要求,並在浙江省委宣傳部的支持下,中央黨史研究室科研管理部組織本室和解放軍總政治部、軍事科學院等專業、編研人員,共同編纂了一套紅軍長征曆史的通俗讀物——紅軍長征紀實叢書,獻給廣大讀者。

叢書共分7冊,約150萬字。分別記敘紅軍領袖、著名將領、重大戰役、傑出女性、少數民族、紅軍中的外國人以及政治鬥爭等方麵許多動人的故事。熱情謳歌了紅軍指戰員在跨越千山萬水、曆盡艱難險阻中所表現的崇高的革命理想信念,大無畏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和英勇奮鬥、不怕困難的優良傳統。叢書以長征曆史為主線,從幾個重要方麵反映紅軍長征的事跡,並利用多年來收集、整理的資料,比較全麵、準確、具體地再現了長征曆史的麵貌;由於采用紀實性寫作手法,內容生動,既體現了思想性,又有可讀性。各冊作者寫出初稿,主編、副主編分別審閱修改定稿後,還請了中央黨史研究室的專家審稿把關,本書顧問馮征等同誌,在百忙中審讀了書稿,並提出不少重要的修改意見,使這套叢書盡可能較為完善。

叢書的編纂出版,得到黨中央和中央軍委領導的關懷和重視。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軍委副主席劉華清同誌為叢書寫了序言;中央軍委副主席張震同誌和幾位曾經擔任黨、國家及軍隊的領導,德高望重的老紅軍戰士宋任窮、洪學智、王平、蕭克、張愛萍、楊成武和劉英等同誌,為叢書題詞,給叢書的出版增添了絢麗的光彩。

我們參加主編和編寫這套叢書的同誌,都是在黨的培養教育下,在紅軍長征精神的激勵下成長的。在參與編纂叢書的過程中,又一次受到深刻的教育。可以說,叢書的編纂出版,是我們學習長征曆史,接受再教育的成果和體檢。我們願意把這套叢書奉獻給千千萬萬參加過長征的紅軍將士們,奉獻給繼承和發揚紅軍長征精神的中華民族的一代代青年人。讓我們團結在以江澤民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周圍,在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指導下,繼承革命先輩的遺誌,艱苦奮鬥,勇往直前,跨入21世紀,在振興中華,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中作出新的貢獻。

1996年8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