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有關政府部門的文件,浙江省生態鄉鎮標準包括基本條件和考核驗收指標。考核的基本條件: (1) 領導重視,組織落實,配備專門的環境保護機構或專職環境保護工作人員,建立相應的工作製度;(2) 已編製生態鎮(鄉)建設規劃或實施方案,並認真實施;(3) 認真貫徹執行環境保護政策和法律法規,鄉鎮轄區內無濫墾、濫伐、濫采、濫挖現象,無捕殺、銷售和食用珍稀野生動物現象,近三年內未發生重大汙染事故或重大生態破壞事件;(4) 城鎮布局合理,管理有序,街道整潔,環境優美,城鎮建設與周圍環境協調;(5) 所轄行政村按照“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程要求,全麵開展整治工作,其中有30%的行政村完成縣級以上生態村創建,列入各級全麵小康示範村建設的行政村要達到生態村標準;(6) 鎮(鄉)環境保護社會氛圍濃厚,群眾對環境狀態滿意。
什麼叫生態村?為什麼要進行生態村建設?
生態村就是在一個較小的行政區域內,運用生態經濟學和係統工程方法,對全村社會經濟發展和生態建設進行總體規劃設計,妥善處理社會經濟發展和生態建設的關係,保持生態平衡和可持續發展。通俗地講,就是山清水秀、鳥語花香、四畜興旺、五穀豐登、安居樂業、人壽年豐。建設文明生態村建設主要有以下目的。第一,生態村建設是統籌城鄉發展,縮小城鄉差距,促進城鄉和諧發展的有效載體。由於城鄉二元結構等原因,農村發展和建設相對滯後,與城市的差距在逐步拉大。農民不僅收入水平和生活質量遠不如城市居民,而且在上學、就業、治病等方麵存在不平等,這既不符合科學發展觀的要求,也有悖於社會和諧。開展創建文明生態村活動,正是為實現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城鄉和諧發展提供了一條切實可行的路徑。第二,生態村建設是落實科學發展觀和推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有益探索。生態村建設立足於群眾生產生活的迫切需要,致力於實現和發展農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在廣大農村開展的一場改變傳統落後生產生活方式的深刻變革,將當今的科學技術結合實際運用到農村,使之享受到科學技術帶來的好處。第三,生態村建設是推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有效途徑。通過生態建設,可以使農村變得更加美麗,農業變得更加發達,農民生活變得更加富裕,可以讓人民享受到大自然帶來的美。
生態村有哪些標準?如何驗收?
為了加強農村環境保護工作,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國家環保總局決定開展生態村創建活動,2006年12月5日頒布了《國家級生態村創建標準(試行)》[環發(2006)192號]。標準分為基本條件和考核指標兩部分。
國家級生態村的基本條件: 1) 製定了符合區域環境規劃總體要求的生態村建設規劃,規劃科學,合理、村容整潔,宅邊路旁綠化,水清氣潔;2) 村民能自覺遵守環保法律法規,具有自覺保護環境的意識,近三年內沒有發生環境汙染事故和生態破壞事件;3) 經濟發展符合國家的產業政策和環保政策;4) 有村規民約和環保宣傳設施,倡導生態文明。
生態村驗收工作程序: 1) 由創建村提出驗收申請並上報相關資料;2) 縣(市)生態辦對申請材料進行審核,符合驗收基本條件的,組織相關部門組成驗收組進行驗收。3) 驗收工作分資料驗收和實地考察。聽取創建村創建工作情況彙報,對創建村提供的文字材料進行認真審核,對代表當地生態建設水平和特色的項目、工程、基地進行實地考察;4) 驗收組對生態村各項創建指標完成情況進行核查;5) 對符合驗收要求,符合標準的生態村報生態縣(市)建設工作領導小組核準後,下文公布並授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