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博弈心理學28(1 / 3)

第八章 博弈製勝的心理操縱術:狹路相逢,技高者勝

無論是在談判、銷售還是平常的大事小事中,我們都會遇到一些不太好“擊敗”的角色,有時甚至不管怎麼迎合和迂回製敵都無法使他們動心。這時,不妨拿出一些比較狠的“招數”,讓對方陷入有口難辯的境地,最終他恐怕想說“不”都不行了。

1

杜根定律: 勝利隻屬於滿懷信心的人

在廣袤的非洲大草原上,時常會上演同類動物之間的領地爭奪以及不同類動物之間的生存角逐,最讓人為之動容的是獅子與羚羊間對抗的激烈場麵。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在這個自然法則的約束下,處於弱勢一方的羚羊不得不麵臨諸多挑戰。它們在吃草、喝水、睡覺的時候總要提高警惕來抵抗外界敵人的突然襲擊。

而處於食物鏈最高級別的獅子同樣也不得輕鬆,因為單個的羚羊雖然弱小,但是當獅子對它們發起突然襲擊時,它們會馬上整編好隊伍,圍起一圈,揚起頭上的角,勇敢地與獅子對峙。

很多時候,平日裏威風凜凜的獅子都不能抵擋這樣長久的拉鋸戰,最終放棄這頓美餐。

試問,假使在獅子進攻的那一刻羚羊們隻會慌作一團,自顧自地四下逃遁,那麼還有那種勢均力敵的場麵嗎?還有那種看似平常卻又難得的凝聚力以及勇敢麵對的勇氣嗎?它們堅持必勝的決心才會堅守抵抗的信念。

競爭無處不在,在人類社會中,競爭同樣是生存法則裏最耀眼的一條,而信心強大的人往往成為競爭者中的佼佼者。信心是決定成敗的關鍵,強者不一定是勝利者,如果你接受最好的,你最後得到的往往也是最好的,隻要你有信心。

戴高樂將軍曾經說過:“眼睛所看到的地方,就是你會到達的地方,唯有偉大的人才能成就偉大的事。他們之所以偉大,就是因為決心要做出偉大的事。”

中國這個泱泱大國,在隨著曆史的車輪前進的時候,那些被載入史冊供後世瞻

仰的華夏兒女都非常堅定地告訴我們,如果我們自己都不相信自己,那麼就不會有這麼多彩的文化和文明的發展。

南宋末期,朱元璋帶領農民兵在南方清除割據的霸權勢力時,遇到了陳友諒這麼一個強勁對手。陳友諒裝備先進、資金到位、人數眾多,不管怎麼看,率領一批農民兵且沒錢沒勢的朱元璋都不是陳友諒的對手。但他在與陳友諒長達18年的過招生涯裏憑著自己的信心和智慧一點一點地強大起來,最後終於在鄱陽湖這場鏖戰中大獲全勝。

當自己的小漁船在陳友諒的大船對照下顯得勢單力薄的時候,朱元璋沒有放棄,反而更加堅定信心。很快朱元璋充分認識到了自己船小卻輕巧的特點,便令愛將徐達將手下分成幾支小分隊,用火筒轉移對方的注意力,打得陳友諒措手不及,最後反倒逼得陳友諒以慘敗告終。

有一個詞叫做“聽天由命”,但還有一個更為關鍵的詞叫“事在人為”。生活中我們會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難和險境,在那一刻我們如果能冷靜下來,分析利弊,那麼決定權會重新回到我們手中,我們的命運就不會任由環境左右擺布。信心給了我們振作起來的力量,它是成功的第一要義。

在一次失敗後,我們告訴自己這也是一種收獲,然後積極麵對,那麼它就成為我們成功前的一次曆練。

在努力中,我們告訴自己這是黎明前的黑暗,從而披荊斬棘,逐風踏浪,它就將成為成功來臨前的一道曙光。

自信心給了成功助力器,成功給了自信心繼續增長的空間,兩者相互交織,交相輝映。183

電影版《奮鬥》裏,李晨飾演的陸濤在上台的前一分鍾知道自己的設計理念被對手剽竊後,強令自己冷靜下來,扔掉緊握在手裏的完美演講稿,徑直走上台去。沒有絲毫猶豫或膽怯,他重新闡述了自己的理念,加以發揮,不緊不慢地娓娓道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