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牧的防禦戰,不是死板簡單的防禦,而是在防禦中有反擊。這就像意大利足球的防守反擊打法一樣,盡管很難看,但是很實用。
當時的秦國兵力遠遠大於趙國,如果你隻追求好看,隻追求進攻,那肯定是以卵擊石,很快就被秦軍吞沒。所以,李牧不管難看不難看,隻要打敗了秦軍就是勝利。英雄不問出處,勝利不講方式。隻有蠢貨打架的時候才追求動作花哨好看,但是最後死得很難看。
宜安城不大,但是城牆堅固。李牧令士兵加高城牆,防止秦軍雲梯登城。宜安旁邊有山,李牧令士兵在山頂上構築工事,作為瞭望台。除此而外,李牧還在宜安城外構築了好幾處城堡。城堡裏藏著精兵強將。這些城堡現在還在,當地人叫李牧堡。
這樣,秦軍來到後,山頂上高高的瞭望台就能夠對秦軍的兵力部署一目了然,然後用信號或者旗語告訴城中的主帥,主帥按照秦軍的兵力分配,部署如何防守如何反擊。而且宜安城和城外的堡壘互為犄角,互相增援。
李牧的防禦工事修好後,秦軍就浩浩蕩蕩殺來了。
趙軍深溝高壘,拒不出戰。秦軍攻打多次,都遭到趙軍弓箭手的反擊。趙軍的十萬弓箭手那可是相當厲害的,這支弓箭部隊擊敗過最善於射箭的匈奴。
秦軍無法攻占宜安,就想把趙軍引誘出來打,於是在城外罵陣,而城內的李牧裝著聽不懂。他不但自己聽不懂,還讓士兵也聽不懂——陝西話其實很好懂的,李牧絕對是裝的。
當時,李牧問士兵:“誰在城外唱歌呢?”士兵們回答:“是秦軍唱歌呢。”李牧說:“他們會唱歌,難道我們就不會唱歌,來,齊聲唱,壓倒他們。”
於是,城內的趙軍高聲唱起軍歌,歌聲蓋過了城外的秦軍。城外的秦軍一看,氣得不行,也唱起了歌。結果,一場生死攸關的戰爭,變成了歌詠比賽,每天都能聽見指揮官在喊:“大家齊聲唱,預備——起。”
宜安城的上空,沒有飄蕩著戰爭的陰雲,而是飄蕩著歡樂祥和的氣氛。兩邊的士兵都在用歌聲渲染著太平盛世,就差手風琴伴奏了。
歌聲唱著唱著,秦軍主將桓齕意識到不對勁。趙軍在本土作戰,而秦軍勞師遠征,趙軍想打多久就打多久,而秦軍如果不能速戰速決,就會彈盡糧絕。所以,需要趕快結束這一仗。
桓齕無法攻下宜安,就派兵攻打肥下。肥下距離宜安有幾十公裏。
估計桓齕的這一招是跟孫臏學的,孫臏當年圍魏救趙,就用的這一招。桓齕打肥下,趙軍就要出兵救肥下,秦軍埋伏在通往肥下的路上,伏擊趙軍。這個計策太普通了,因為那時候《孫臏兵法》已經成為了軍中暢銷書。桓齕能夠想到,李牧難道就不會想到?
所以,任憑桓齕在城外如何演戲,李牧隻是站在城牆上笑眯眯地觀看著。你愛演戲你就演,我權當免費看耍猴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