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節:長平之戰後,趙國...(1 / 2)

這是李牧登上戰爭舞台的處子秀,他一出手就震驚天下。

這是李牧的邊防軍第一次拿匈奴試刀,此後,李牧邊防軍成為戰國後期最具威力的一支力量。

此戰過後,匈奴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報怨。整整一代匈奴,都徹底斷絕了搶掠趙國的念想。李牧的邊防軍是他們的噩夢。

此戰過後,李牧保障了趙國北方長期平安,他帶著他一手締造的邊防軍南下與秦軍作戰。

從此,李牧的軍事生涯翻開了新的一頁,此前戰無不勝,讓諸侯談之色變的秦軍,被李牧連連擊敗。李牧成為所有諸侯國將領的榜樣和楷模。

李牧在趙國北方冰天雪地裏戍邊的這些年,趙國發生了很多令他意想不到的事情。在長平之戰中,趙軍四十萬精壯被坑殺。趙國元氣大傷。

公元前244年,即趙悼襄王元年,被李牧打得焦頭爛額的匈奴,不敢再南下進犯,轉而向東向西攻伐。這一年,匈奴吞並了長城以北的所有蠻族。

這一年,李牧成為趙國最高級別的將領。此時,老將廉頗已經賭氣離開趙國,前往魏國;名將趙奢早已去世。趙國惟能依靠李牧。

這一年,李牧率領邊防軍浩浩蕩蕩南下,他們先拿燕國練手。

燕國和趙國本來關係非常好。古來燕趙多慷慨悲歌之士,後世的人們都把這兩個國家當成了一個國家來說。

當初,齊國滅燕,趙國護送燕國王子晝夜兼程趕到燕國,終於保住了燕國的一絲血脈,趙國對燕國有大恩;燕昭王要伐齊,兵力不足,趙國第一個響應,派遣軍隊支持燕國。趙國對燕國有大恩。如果沒有趙國,就沒有以後的燕昭王;如果沒有燕昭王,就沒有以後的戰國七雄之一燕國,它肯定早就被某一個大國滅亡了。

那些年裏,燕國對趙國一直心存感激,趙國對燕國也一直照顧有加,他們就像一對親兄弟一樣。

可是,自從那個誇誇其談的趙括出現後,燕國和趙國的關係就發生了逆轉。由此可見,一個敗家子給一個國家帶來的災難和後果是相當嚴重的。龐涓把吳起辛辛苦苦打造了一生的魏武卒葬送了,還讓魏國從戰國第一強國墜入了三流國家;趙括讓趙國整整一代人丟了性命,而且差點把趙國也滅亡了。

趙括和四十萬趙軍被秦軍坑殺後,秦軍大舉進攻趙國,將趙國都城邯鄲圍得水泄不通。趙王嚇壞了,連忙向各個諸侯國求援,距離最近的燕國,世代交好的燕國,曾深受趙國恩惠的燕國,沒有派來一兵一卒,沒有送來一黍一米,他們隔岸觀火,袖著雙手在永定河畔看熱鬧。

後來,由於臨近的魏國和遙遠的楚國幫忙出兵,戰敗了的秦國悄悄撤到了黃河西岸,邯鄲之圍解除了。

趙國大難不死,各諸侯國紛紛趕來慰問,燕國這時候也派來大將栗腹,帶著五百兩黃金前來。想起來就覺得燕國小氣,一個堂堂的國君,隻拿出來五百兩黃金,燕王的賀禮跟一個農村土財主的賀禮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