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節:步騎立體戰法(2 / 2)

李牧精心設計的,是一個口袋陣。

現在,可以看清楚了李牧的排兵布陣,他要先用步兵阻擋匈奴,然後再用戰車衝擊,接著,把匈奴引誘到兩麵山崗對峙的河穀地帶,用弓箭射殺。

那麼,騎兵幹什麼用?騎兵為什麼要埋伏在弓箭部隊的後麵?

還有一點不明白,用戰車衝擊匈奴部隊的目的,是為了引誘匈奴進入伏擊圈。可是在山高路險的河穀地帶,戰車行動的阻力遠遠大於騎兵,又怎麼能夠引誘呢?又如何能夠擺脫呢?

中國古代,最強悍的步兵是魏武卒,此時的李牧排兵布陣伏擊匈奴,距離被龐涓這個敗家子折騰殆盡的魏武卒最後的榮光,已經過了二百多年。魏武卒,隻留下了一段傳奇。但是魏武卒的戰法一直流傳了下來。

就在此時,李牧運用了魏武卒的戰法。魏武卒能夠用步兵戰勝騎兵,竅門在盾牌上。在沒有魏武卒之前,騎兵對步兵,會成為一場輕鬆的殺戮,而魏武卒用盾牌搭起牆壁,就能夠抵擋騎兵的衝擊。

所以,當匈奴的先頭部隊怒氣衝衝地來到寧武以北時,遇到的先是李牧的五萬步兵。五萬步兵早就精通了對騎兵的戰術,他們把五萬麵盾牌搭起來,搭成了一道道銅牆鐵壁,盾牌的後麵還是盾牌,士兵的後麵還是士兵,五萬麵盾牌和五萬名士兵變成了一個整體,一個堅不可摧的整體。

五萬名士兵是一個整體,而匈奴的先頭部隊卻不是一個整體,因為他們無法把馬匹連接起來,然後一起發起衝鋒。所以,當匈奴一個個士兵揮舞著彎刀和長矛衝向趙軍的盾牌方陣時,就好像一顆顆雞蛋砸向了石頭一樣,再多的雞蛋也不能砸爛石頭。

匈奴是單兵作戰,而趙軍是協同作戰。協同作戰的威力,肯定要遠遠大於單兵作戰。單個的螞蟻,構不成任何威脅,任何動物都能夠將它一腳踩死,可是,成千上萬,成萬上億隻螞蟻組織在一起,它們就可以在非洲和南美叢林中所向無敵,所到之處,草木無存,動物隻留下骨骸。

這就是一加一大於二的道理。

匈奴先頭部隊接連發動了好多次攻擊,都被五萬趙軍步兵的盾牌陣擋了回去,匈奴泄氣了。打仗,靠的是一股士氣,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泄氣了的匈奴情緒低落,他們爭強好勝的心碎成了碎片,像碎了很多枚雞蛋。

趙軍開始發起進攻。

趙軍用什麼發起進攻?是步兵嗎?當然不是,泄氣了的騎兵,仍然會對步兵占據優勢。步兵是無法對騎兵發起攻擊的。那麼,李牧用什麼向匈奴的騎兵發起攻擊?李牧用戰車。騎兵的衝擊力超過步兵,而戰車的衝擊力更超過騎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