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武卒是中國最早的職業軍人,是那時候的特種部隊,魏武卒中的每個人都是許三多,魏武卒的作戰能力無人匹敵,魏武卒中的每個人都能夠以一當十,甚至以一當百。直到今天,還有人認為魏武卒是中國曆史上戰鬥力最強的一支武裝。
吳起經常和魏文侯討論兵法,他認為,一個將領要能夠打勝仗,最基本的要求是言必信,行必果,獎有功,罰有過,言行一致,獎罰分明。唯有這樣,將領才能在軍隊中具有權威,將領具有了權威,士卒才能一切行動聽指揮。
有一次,吳起在南門外豎立了一根木椽,他懸賞說,誰能夠把這根木椽扛到北門,賞五十兩黃金。集市上的人圍觀竊笑,因為將這根木椽從南門扛到北門,並不需要花費多少力氣,怎麼說也不會賺到五十兩黃金。所有人都認識吳起是惡作劇。
兩個時辰過去了,那根木椽依然靠在南門外的城牆上,吳起又將賞金加到了一百兩黃金,翻了一番。後來,一位莽漢在眾人的哄笑聲中扛著木椽穿過街道,靠在了北門外的牆壁上,吳起立即兌現了一百兩黃金。所有人都驚愕萬分,他們把腸子都悔青了。
吳起說:“我言出必行,絕不說謊。”
吳起的這個故事,以後在秦國的都城鹹陽,被商鞅借鑒。
不久,吳起的言出必行在戰鬥中收到了奇效。
秦國在魏國的西河地區有一塊飛地,像一根釘子一樣楔入了魏國的版圖。秦軍在這塊飛地上建立了崗哨,密切關注和監視著魏軍的一舉一動,魏文侯多次想派軍隊拔掉這顆釘子,又擔心會給秦軍造成大舉進攻的口實。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國作戰都是很講究原因的,一定要師出有名。大家盡管整天打打鬧鬧,但都嚴格遵守遊戲規律。
既然魏軍不能出頭,那麼吳起就派老百姓出麵,讓魏國的老百姓將這顆眼中釘肉中刺拔掉。
吳起對百姓們說:“如果拔掉了那個秦軍崗哨,每人獎賞一百兩黃金。”吳起相信在利益的驅動下,會有人前去冒險。古人說,重賞之下,必有勇夫;*說,隻要有十倍的利潤,商人就敢冒殺頭的危險。說的都是這個道理。
一個月黑風高夜,這夥農夫就在夜色的掩護下,悄悄靠近了秦軍的崗哨,然後發一聲喊,衝了進去,殺死了大部分秦軍,隻有少部分僥幸逃脫。
逃到秦國的秦軍向秦王報告了崗亭丟失的具體經過,而且外交人員也證實了當天夜晚拔掉秦軍崗亭的,確實是附近的魏國百姓。秦王縱有烈火般的複仇之心,也不得不收斂,因為擊敗秦軍的,不是魏軍,而是魏國的老百姓,秦王再殘暴,也不能拆了老百姓的房子,關了老百姓的全家,殺了老百姓的頭顱。
那塊伸入魏國的飛地,秦王隻能忍痛放棄。此後,吳起在那裏設立軍事基地,將魏國的防線連成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