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鑒定黃金?
黃金投資者,從事黃金買賣,就必須學會鑒別黃金的真偽和成色。常用的鑒別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1.試金石鑒別法。利用金牌(是已經確定成色的金牌,亦稱對牌)和被試的黃金,在試金石(即磨金道的黑色石片)上磨道,可通過對比顏色,以確定成色高低及真假。
清金隻含白銀,磨在試金石上的金道,顏色是孝黃、正黃、青黃或銀白色,既無紫色,也無浮色。或者將黃金磨上金道後,用嘴接近試金石輕輕地哈一口氣,含有銅質的混金,其紫紅色隨著哈氣退去光澤,約20秒後才還原,清金則不明顯。這是區別清金和混金的一個簡便方法。金牌是鑒定黃金成色的衡器,由中國人民銀行統一製定。
2.比重測試法。物質的比重,就是單位體積的該物質的重量。黃金是所有物質中除白金外比重最大的物質,其比重為19.3。因為黃金的比重比其他物質的比重大得多,因此,可以通過測試黃金的比重來判斷其真偽或成色:比重為19.3的為純金,接近19.3的為較純金,否則為非純金或成色較差的純金。測試時,先用天平稱出黃金的重量,再將它放人盛水量杯中,水位升的刻度數即為其體積數,然後用其重量除以體積,即得到其比重。
3.察看顏色測試法。清金的顏色,隨其所含銀質的多少而變化。黃金以赤黃色為佳,成色在95%以上;正黃色的黃金其成色在80%左右;青黃色的黃金,其成色在70%。左右;黃白略帶灰的黃金,其成色在50%。左右.其辨別口訣為“七青、八黃、九五赤;黃白帶赤對半金”。
紫白、黃銅,存放日久皆會生鏽;白銀存放太久,也生黑誘。而黃金則不腐蝕,不變色,縱是千百年後,亦永保其金光燦燦之本色。
4.火燒測試法。黃金有耐高溫、抗腐蝕的性能,在1000尤的高溫下,可保持三不:不熔化、不氧化、不變色。
5.掂試法。黃金的比重除比白金的略小外,比其他金屬的比重都大得多。白金的比重為21.4,黃金為19.3,白銀為10.5,銅為8.9。根據這種差異,將被測物在手中掂量,愈沉重,則其成色愈高0
6.聽音韻、看彈力法。將黃金投擲於硬質地麵上,成色好的,發出“噗噗嗒嗒”的低沉的聲音,極少彈力;而成色差的,則發生尖而亮的音聲,彈力也大些。
7.彎折測試法。黃金有高度的延展性,真金易彎易折,可壓成極薄的金葉,質地柔軟,而白銀次,銅更次。因此,純金軟,金銀合金次之,金銅含金更次,越硬者,其成色越低。
成色在97%以上的,彎折二三次後,彎折處會出現皺紋,稱為魚鱗紋;成色在95%左右的,感覺稍硬、魚鱗紋不明顯;成色在90%左右,彎折時很硬,不出現魚鱗紋。含雜質較多的,彎折二三次即斷裂。
8.刻痕測試法。真金質軟。用硬的針類在黃金上不顯眼處刻出一道痕跡,成色越好的,刻痕越明顯。
以上八種方法是簡便、易用的方法。事實上,還有許多更精確的測試法,如硝酸法、硫酸法等化學方法。
金幣投資的利弊?
金幣投資是黃金投資中廣受歡迎的投資方法。這是因為,金幣除了可作黃金用於保值,還有收藏價值,尤其是那些做工精細、圖案精美的紀念性金幣,既具有欣賞價值,又具有極大的增值價值。
購買金幣是一種很方便的黃金投資途徑,因為目前在市麵流通的金幣,都是國際公認的金幣,買賣方便,任何一家銀行都有掛牌交易,而且它具有國際流通性。金幣內所含黃金的價格與國際市場的金塊價值變化幅度並不一致,通常起伏波動很大。舉個例子來說,金價曾在1980年1月21日創下每盎司850美元的記錄,但到1981年就慘跌至420美元左右,跌了一半。而金幣由於發行數量有限,供不應求,所以價格仍穩定而持續地上漲。因此一般而言,不論是哪一種金幣,隻要其發行量不太多,且金幣本身具有紀念價值,其價格隻會不斷上漲,與它的含金量幾乎沒有什麼關係。反之,如果鑄造量過多,情況可能就不一樣了。
金幣本身除了有黃金的價值以外,一般是年代愈久愈值錢(不過,最重要的還是稀罕的程度,年代久而數量多反不如年代不太久卻極少來得值錢),具有紀念價值,這是一般金塊所沒有的特性。
金幣的單位價值可能超過同等重量和同等純度的金塊的數百倍,甚至於數千、數萬倍。美國於1879年鑄造的4元金幣含金量不到1/5盎司,淨重不到0.6克,價值卻高達7.5萬美元。以目前每盎司330美元左右的金價,這些錢可以買到227盎司黃金。在這個世界上的確很難再找到像金幣這樣體積如此小、收藏、攜帶如此方便,而價值卻如此高的物品了。
每枚金幣都是精雕細琢的藝術精品,迷人而珍貴,不但可以保值,還可以當成投資品,或當成一種愛好來收藏。它不像郵票,既不會破損,也不會腐爛,不怕水火,不會生鏽,可以世代相傳,比投資房地產、股票更穩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