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封斯·都德(1840-1897)出生在法國南部城市尼姆。童年時代,家境殷實富足。1848年以後,做絲綢生意的父親破產,隻得關閉生產作坊,帶著全家遷去裏昂另謀生路。由於家境窘迫,無力籌措到參加中學會考所必需的費用,都德被迫於15歲出外謀生。他當過中學的學監,做過公爵的秘書。他注意觀察社會,認真體驗人生,努力在生活中積累創作素材。普法戰爭爆發後,都德應征入伍。民族愛國主義的激情使他獲得了創作的新靈感。都德是一位多產作家。在短暫的一生中,他共創作出《達拉斯貢的達達蘭》(1872),《小弗羅蒙與大黎斯雷》(1874),《雅克》(1876),《富豪》(1877),《努馬·盧梅斯當》(1881),《不朽者》(1888)等十三部長篇小說。他還創作有一百多篇短篇小說,結集出版,膾炙人口的名篇《最後一課》,《柏林之圍》就收錄在《月曜日故事集》中。此外,他還撰寫了《巴黎三十年》(1888)等幾部回憶錄和被著名的作曲家比才譜成歌劇的《阿蘭城姑娘》等劇本。
《小東西》出版於1868年。這部半自傳性的小說是都德的第一部小說,該書一問世,便獲得了巨大的成功,並使他贏得了“敘述稚氣小故事的大師”的美譽。《小東西》敘述了一個童心未泯、天真無邪的孩童在家境衰敗的窘境下,走入社會,走進人生後所走過的艱難曆程。小東西童趣盎然的孩提時代隨著父親生產作坊的關閉而一去不複返,全家在裏昂安頓後,便開始就讀於訓練教區兒童唱詩班的學校。可是,就在他懷著一顆純樸善良的心,帶著強烈的求知欲望初進學校時,卻遭到了兜頭的冷嘲熱諷和無情的打擊。因為他是領取助學金的學生,因為他穿了一件隻有城裏窮孩子才穿的罩衫,同學們就恥笑他,老師就對他反感。從此,他獲得了“永世都無法去掉”的綽號——“小東西”。在當學監的日子裏,小東西因為管理學生的方法充滿了愛意和對學生的循循誘導而為學校總監所不容;在懲罰無法無天的貴族學生時,他非但得不到校方的支持和保護,還受到了校長的當眾警告,貴族學生家長的羞辱。因無知而代人受過時,他充分認識了世間的人情險惡和奸詐;在走投無路欲自殺時,他又得到了好心正直的神父的救助。最終,他得以離開這黑泥潭,到巴黎去投奔哥哥了。小東西在哥哥的支持和庇護下,開始了他的文學生涯,結果是他剛剛步入社會又墜入了陷阱。在被哥哥解救出來之後,小東西又因哥哥的去世而失去了經濟來源,沒有了庇護人。於是他最終屈服於社會和生活的壓力,含淚告別了他的“藍蝴蝶”,當上了小商人的上門女婿。這就是一個酷愛文學,充滿幻想的年輕人的灰色結局。
都德並沒有激烈地抨擊這林林總總的社會現象,而是根據實際需要,靈活地運用多種修辭手法來敘述故事,描寫場景和刻畫人物,使整個作品達到統一和諧的效果,大大增強了可讀性。
拙譯告竣,錯誤與不當之處在所難免,謹請予以批評,指正。
譯者2001.8致保爾·達洛茲謹表達我誠摯的謝意和純真的友情A·都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