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序 故鄉:肉身經曆和靈魂慰藉(1 / 2)

楊獻平

保爾羅說:“每個人都完全地從屬於他們的故鄉。”這樣的一種論斷,可以說是對人本身乃至靈魂及其精神的一種完美關照。與此相同的道理:每一個寫作者都從根本上淪為故鄉的囚徒和和生身地的從屬之物。他們的寫作,大抵是從故鄉出發的,是從個體肉身及精神經驗出發的一種靈魂深處的自覺行為。

湖南作家歐陽杏蓬的寫作大抵也是如此,這位從故鄉走出,在溫潤潮濕的南方一邊為安身立命而勞碌奔波,一邊為堅守自己的心靈陣地、搖曳生命色彩和體現個體創造力及價值,而毫不妥協地以筆為犁,書寫自己的生命色彩和精神姿勢的作家,他的這種精神及其卓有成效的“勞作”,在當下這個紛亂無度的大環境當中,無疑是極其可貴而又令人敬佩的。

在這本命名為《繽紛湘南》的散文集子當中,歐陽杏蓬記敘和展現的是一方水土之中的人情物事,是一個人對於故鄉的點滴記憶,是一個身在天涯的遊子對故鄉深刻惦念,是一個人對於大地生命乃至草木微末的深情撫摸。歐陽杏蓬以恬靜而樸素的筆調、細致自由的思想和清新雅致的思想,以一事一物和連續挖掘的方式,將自己的故鄉表達得生動多彩而又詩意盎然。

在我看來,他的這種寫作,可以看作是一種發自內心的藝術行為,是一種被靈魂催動的情感自然流露。這樣的寫作,在日漸以追新求異、彰顯個性而又封閉自閉的散文寫作大環境當中,顯得尤為可貴。其開篇的《生命裏的黃水寺》一文,從回憶的角度,書寫了一個消失了的遺跡。這一遺跡顯然是停留甚至鐫刻在了作者心靈當中的,與其本人有著某種聯係的人為遺跡。

而這個遺跡,也竟然與作者的表妹產生有著偶然實則必然的瓜葛,收養其表妹的人竟然是黃水寺住持宋伽的養子。在隨後的敘述當中,作者不經意的筆調之中,充滿了令人心動的仁慈和溫情。正如作者在文中所說:“黃水寺成了我記憶的一部分,在雲霧氤氳的湘南,如空明裏的一盞燈,照著那片苦難過的大地。”

我相信,這樣的一種感悟,或許是作者內心的一種惆悵的懷想,也或許是對某種記憶乃至人間情愫、人性品質的呼喚。不僅如此,本書的諸多篇章,通篇都洋溢著淡淡的懷舊的氣息,也籠罩了某種“仁者愛人”的普世主義情懷。比如本書中的《鄉村六月雨》一文,對故鄉雨季的描述,用詞輕鬆自然,語氣和緩而情緒綿長,充滿了令人向往且倍生柔情的親切情緒。

除此之外,我還欣喜地看到,歐陽杏蓬的寫作不僅僅是唯美的,懷舊的和詩意的,而且還毫不留情甚至較為準確地觸及到了當下鄉村的現實,如他的《我懷念裏的鄉村》一文,讀起來令人心酸,但由於作者冷靜思維和溫和性情,而使得此文在瞄準現實之時而又不乏克製和理智,從事物和現狀的真實性出發,且又能夠在準確呈現和藝術表達之間找到最佳結合點,使得整個文章略顯沉重而又健康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