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類把握世界的基本方式的前提批判(2 / 2)

四是對科學的前提批判。哲學和科學是人類理論思維的兩種基本方式。作為理論思維,哲學與科學具有高度的相關性和複雜的相似性。科學思維和哲學思維是在超越神話思維方式和常識思維方式的過程中同步形成的。在相當長的時期內,科學還以未分化的形態而蘊含在哲學母體之中。哲學和科學的成熟過程,就是哲學和科學分化的過程,也就是科學從哲學母體中分化出來的過程。當科學尚在哲學母體的懷抱中,作為“知識總彙”的哲學還不可能明確地提出和探討自己的基本問題——思維和存在的關係問題。隨著科學逐步地從哲學母體分化出去,哲學則明確地把思維和存在的關係問題作為自己的基本問題,逐步地實現了從“知識總彙”向“世界觀理論”的轉變,並把科學作為自己的最重要的反思對象。哲學對科學的反思,一是對科學活動中的“思維和存在的關係問題”的反思,從而揭示科學活動中所蘊含的世界觀、認識論和方法論問題;二是對科學研究成果的反思,提煉和升華科學成果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範疇,總結和概括科學成果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意義;三是對時代的科學精神的反思,通過對科學所蘊含的時代精神的總結和升華,使哲學真正成為“時代精神的精華”;四是對科學的社會功能的反思,揭示科學技術的二重性,使科學技術真正成為造福人類的活動。對科學的哲學反思,不僅是把科學成果轉化為哲學理論,而且是隨著科學的發展而變革哲學自身。從一定意義上說,哲學是在對科學的前提批判中而實現自身發展的。五是對哲學本身的前提批判。哲學作為人類把握世界的一種基本方式,它的前提批判,最為重要的是對哲學本身的前提批判。

總結哲學的曆史與邏輯,我們會發現,一代又一代的哲學家們所苦苦求索的根本目標,就是在最深刻的層次上把握人及其思維與世界的內在統一性,並以這種統一性去解釋人類經驗中的一切事物,以及關於這些事物的全部知識。這種“統一性原理”,構成哲學家反思常識、藝術、宗教、科學以及人類實踐活動的哲學前提。而這種作為“統一性原理”的哲學前提,則又構成哲學自我反思、自我批判的對象。哲學的自我前提批判具有雙重內涵:一是揭露哲學前提的內在矛盾,否定既有的“統一性原理”;二是在更高的層次上展現理論思維前提的內在矛盾,形成表達新的時代精神的“統一性原理”。這就是哲學前提的雙重否定或否定之否定。在這種雙重否定中,哲學的“統一性原理”既是被否定的對象,又是被重建的對象,是否定與重建的統一。哲學的自我前提批判,從其理論內容上看,是不同水平的哲學理論之間的鬥爭;從其理論形式上看,是哲學的提問方式的曆史性轉換。哲學問題總是自我相關、自我纏繞的。一方麵是老問題以胚芽的形態蘊含著新問題,研究和回答新問題總要反省老問題;另一方麵是新問題以成熟的形態展開老問題,解決老問題又有賴於探索新問題。在理論內容和理論形式的曆史發展中,實現了對哲學前提的雙重否定或否定的否定。哲學自身的前提批判的重要意義在於,揭露哲學自身前提的內在矛盾,展現哲學前提自身的狹隘性、片麵性和暫時性,論證它的曆史進步性、曆史局限性和新的曆史可能性,促使人類不斷地反省自己的安身立命之本,以批判的、革命的態度去對待自己的全部思想和行為,以新的理論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體係去反觀人類的曆史和現實存在,從而塑造和引導新的時代精神。哲學的自我前提批判,是哲學發展的基本內容,也是哲學發展的基本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