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也有這樣的事。『言*情*首*發當年,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推翻統治中國幾千年的封建專製製度,建立了中華民國,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擁護。這種曆史的選擇,本身是無誤的。國民黨執政以後,雖然做過許多錯事,但也做過不少應該做的事,所以直到日本軍國主義入侵以後,淪陷區老百姓還是盼望著國民黨把日本侵略者打敗。抗戰初期,國民黨軍隊確實表現很不錯,進行過頑強的抵抗。但是,最糟糕的是抗戰後期,國民黨官員們養尊處優、醉生夢死、貪汙受賄、腐敗透頂,並在抗戰勝利後利用接收機會巧取豪奪,變“接收”為“劫收”。當時,老百姓都說,盼回來的國民黨變了樣。他們無心再治理國家,使社會經濟日益接近崩潰,物價飛漲,民不聊生。國民黨的社會公信力急劇下降,老百姓的罵聲不斷,誰也不再支持它。國民黨是自己毀了自己的典型,當然要被曆史所拋棄。同樣,中國共產黨被曆史選擇之後也不斷經受著曆史的考驗。社會主義製度在中國的建立,是改變落後麵貌的起點。中國共產黨為了建設好社會主義做了多方麵的努力,取得一定的成果。但在這個過程中,也逐漸出現“左”的錯誤,引導社會主義走上不健康的發展道路。特別是“文化大革命”,使中國社會發展停滯十年之久。幸好,林彪、“四人幫”被打倒了,“文化大革命”結束了,鄧小平複出,總結曆史教訓,立誌改革開放,指明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此後的三十餘年,社會生產力大大發展,國力大大增強,人民生活大大改善,國際地位顯著提高,人們重新看到中華民族複興的希望。這說明,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製度,在糾正了錯誤,扭轉了危機局麵,走上了正確道路之後,經受住了曆史的考驗。原德國統一社會黨中央國際聯絡部的艾廷格爾博士說得好:“中國這樣一個大國仍然在堅持社會主義,社會主義就有希望”。

其實,堅持社會主義的不僅是中國,還有別的國家。本書中有訪問古巴的散記,內容很感人。古巴在強大的外部壓力下,能夠堅持社會主義,實在不容易。至今,古巴仍在實行基本生活品的定量供應,大米、雞蛋、豬肉、牛肉和雞肉還十分緊缺;住房也比較緊張;人均月工資收入十分低下,隻有245比索,合人民幣96元。向前對此發生感慨:“這個弱小民族在壓力麵前,反而增強了鬥爭勇氣。他們那種不畏強權,堅決維護主權獨立和民族自尊的精神被更大地釋放出來”。由於古巴共產黨是一個得到人民信賴和具有領導能力的執政黨,所以,在最困難的時候,古巴人民沒有拋棄它。向前在這篇訪問古巴的散記中說:“一個執政黨,有國內外少數敵人反對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在關鍵時刻人民不支持它。”這話說得太對了。

在本書中,向前關注的另一個問題是怎樣寫共產黨的曆史。對這個問題,許多國家的政治家、學者在談話中都或多或少的接觸到。向前在記述他們的談話中,特別是在他自己寫的《關於處理理論意識形態問題的兩個思考》中,也表示了自己的看法。比如原德國統一社會黨中央高級黨校負責國際合作的迪克曼說到寫黨史不要隻寫黨的決議、文件,而要寫總的發展情況,把黨的決議同實際聯係起來的看法,說到“要寫別人愛看的東西”的意見,都很好。向前在自己的文章中說,人不可能不犯錯誤,政黨也不可能不犯錯誤,寫共產黨的曆史要把犯錯誤的真實情況告訴群眾,並深刻分析其原因,讓人們從中吸取教訓,從而獲得人民群眾的認同、信服和支持。相反,人民群眾最為反感。向前認為,要把曆史真相說清楚,除了要解放思想,不為尊者諱之外,還要下大功夫研究第一手材料,把曆史的基本過程搞清楚,這是史學工作者的基本功。向前的看法,也是很有道理的,是他在中央黨史研究室多年來參加修史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