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市場觀念要牢記(1 / 1)

1.小型蛋鴨場的發展現狀與前景

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鴨蛋消費國和貿易國。我國年產鴨蛋300萬噸左右,人均約2.5千克;鴨蛋價格高出雞蛋20%左右;鴨蛋年出口量5萬噸左右,居世界首位;年飼養量3億隻左右,為世界其他國家飼養量的總和。

蛋鴨養殖潛力大、前景好,在今後相當長的時期內,我國蛋鴨生產將進入大發展階段。蛋鴨總體上講具有抗病力強、耐粗飼的特點。鴨蛋是較為安全的綠色食品,且風味獨特,深受人們歡迎。目前和今後一段時間可以大力發展蛋鴨養殖的主要原因如下:

一是,國際鴨蛋市場看好。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後,鴨蛋和鴨蛋產品的出口呈現大幅度增長之勢,西部蛋鴨飼養的地域也突飛猛進地擴大。

二是,國內市場需求強勁。我國年產鴨蛋約300萬噸,每人平均不足2.5千克,未來鴨蛋的消費量還會繼續上升。

三是,鴨產品加工日漸興旺。

四是,養蛋鴨的經濟效益高。鴨蛋的市場價格要比雞蛋的市場價格高出20%左右。雖然蛋鴨養殖有很大的發展前景,但目前小型蛋鴨場養殖過程中普遍存在著以下問題:

第一,傳統蛋鴨品種不能滿足產業化生產的需要。紹興鴨、金定鴨等品種性成熟晚、飼料轉化效率低、抗病力弱。我國蛋鴨市場更需要育成期短、性成熟早、產蛋量高、飼料消耗少、抗病力強的蛋鴨新品係。

第二,飼養方式落後。我國小型蛋鴨場一直沿用傳統的水域放牧、半放牧飼養方式,這種飼養模式存在很大的弊端。隨著我國蛋鴨飼養集約化程度的提高,粗放式的飼養方式將對我國水資源與環境構成威脅,並最終成為阻礙蛋鴨業可持續發展的瓶頸。所以,改變傳統的飼養方式勢在必行。

第三,鴨飼料營養研究滯後。飼料配製缺乏科學依據,資源浪費嚴重。

第四,疾病對小型蛋鴨場的危害十分嚴重。一方麵疾病危害蛋鴨健康,降低蛋鴨的生產性能和經濟效益;另一方麵給食品安全性帶來隱患,危害人類健康。我國大部分從業者對家禽疾病存在嚴重的錯誤認識,即“重治輕防”對防疫認識不足,重視不夠,存在僥幸心理。近年來,禽流感、小鴨肝炎、鴨漿膜炎、大腸杆菌等疾病已經給我國的養鴨業造成重大經濟損失。

今後將根據各地特點,利用各種專門化品係,進行配套雜交或經濟雜交,加快遺傳資源的利用。籠養方式具有飼養管理方便、生產效率高、飼料轉化率高、減少對水源的汙染等優點,今後將被更廣泛地應用。青殼蛋蛋殼的厚度和強度優於白殼蛋,並且營養價值較高,價格優勢日益明顯,將成為鴨蛋市場的主力軍。今後還需要深入研究並製定中國蛋鴨飼養標準;需要建立科學的蛋鴨疾病預防體係,堅決貫徹“預防為主,防重於治”的方針,應在科學免疫的基礎上,提高蛋鴨的生活環境質量、衛生水平、飼料品質和飲水安全;加強對設施、工具的清潔和消毒及無害化處理糞便、墊料和廢棄物等;建立完整的蛋鴨生產、加工、銷售、流通、消費信息體係,使養殖戶及時準確地獲得判斷評估市場供求關係、風險、生產成本和收益的信息,從而避免盲目生產,減少經濟損失。另外,蛋鴨的生產、加工、銷售應采用科學、先進的養殖技術和加工方法,滿足消費者對食品安全、優質的需要,實現高效生產。

2.蛋鴨市場行情變化規律

(1)禽流感的影響

禽流感疫情是影響家禽業的重要原因,2006年受禽流感的影響,整個家禽業受到很大打擊,家禽存欄量大幅度下降,越南、泰國等國家的種蛋、鴨苗也十分緊缺。

對禽流感疫情既要科學認知,不炒作,不盲目恐慌,又要高度重視,積極做好防控工作,嚴防疫情發生和蔓延。另外,蛋鴨養殖周期長,投資大,飼養過程中不能看到市場行情好就開始養,市場行情不好就罷養,這樣很難取得好的效益。因此,養殖戶一定要有平衡的心態,做到常年養,堅持養,在效益差時科學地調控存欄規模,在效益即將看好時迅速增養,這樣飼養蛋鴨就一定能取得好效益。

隨著人們對禽流感疫情有了全麵科學的了解,鴨蛋、鴨肉的消費將會逐漸增加,再加上目前蛋鴨總的飼養量較少,預計在今後相當長的時期內,蛋鴨養殖效益將會非常可觀。

(2)飼料行業的影響

現在的飼料公司如雨後春筍般地迅速增長,飼料銷售的競爭激烈,飼料公司主動賒飼料給養殖戶,經濟較緊張的養殖戶也可大量養鴨,鴨存欄數量就會一時大增,出現供大於求的現象。這樣,導致一些養鴨戶無利可圖,就會改做其他行業,最終使養鴨業處於蕭條狀態,養種鴨的就更少了。

(3)季節的影響

中秋節以後價格會一路走高。天氣日漸寒冷,由於市民喜好用家禽熬湯禦寒,家禽價格會持續高位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