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序、回首望起點(1 / 2)

我是一個胖子,當然是後天胖的,經曆很多冷暖,沒有良心的笑過,刻骨銘心的哭過,走走看看,說說想想,突然做了個決定,就是寫把我記錄下來,正好有個朋友在網站寫小說,寫的是奇幻修仙那類的,我個人不太喜歡看這種類型的,千篇一律。我比較喜歡看《那時年少》或者《秦文君花香文集》類似這樣有經曆,有情感,真實寫一個人的過去、現在、將來的一段時間剪影。每當讀完這種書就好像跟作者成為了老朋友一樣,很了解他。想別人也了解自己,於是就把自己的故事寫出來。或者說隻是想在這世界上留下些痕跡?這麼說是不是顯得太老成。突然回頭看看人生的起點,想想時間還真是白駒一樣,跑的飛快,就像白岩鬆引用哪個名人的一句話,“人的一生就像一場旅行,當你想回頭看的時候,才發現自己已經走的很遠了,向前看似乎終點就在可以看得見的遠方...”具體內容已經記得不是很清楚了,畢竟很小的時候讀到的。在還沒有我的時候父母過的挺艱難的,直到我出生後也沒什麼改變,似乎還加重了他們的負擔,況且像我奶奶這樣的惡婆婆真是比較少見,媽媽懷我的時候營養嚴重不良,我生下來的時候隻有三斤半,這是聽媽媽說的,也是無意間翻東翻西翻出一個出生記錄上麵寫的,三斤半是個什麼概念,後來上到初中無意間說到這個問題,別人都是七斤八斤,我百度了才知道我屬於早產兒,能活下來也算是半個奇跡吧。在我十歲左右的時候翻出來媽媽床頭櫃裏的老相冊時總是問媽媽這個瘦瘦小小的醜八怪是誰而且極力的拒絕承認那就是自己。好吧我隻承認我比較能翻東西,像貓一樣對所有未知都充滿好奇。就因為這件事沒少挨父親罵,不過倒是也有個好處,父母年齡大了,很多東西不知道放在哪裏都會來問我,我也確實知道在哪,找到後會還埋怨我以前特別能亂翻。記事的時候就是上幼兒園了,為什麼要上幼兒園呢?大多數別人的童年都是和姥姥姥爺或者奶奶爺爺一起度過的,之前都說了奶奶是個惡婆婆,雖然我一直都單純的覺得男孩子就是要嚴厲對待些的,懂事後才知道這裏麵的因果不是這麼簡單。奶奶爺爺不願意照顧我,姥姥姥爺又離得太遠,爸爸媽媽又需要上班,所以我就隻能去幼兒園了,之前想讓我早點上學,在學前班待了一上午後老師打電話告訴我爸媽我還太小,於是又回到幼兒園,和其他孩子一樣,幼兒園是我很不願意去的地方,原因無非是缺乏有愛的管理,那裏的人不是你的爸媽,不會像爸媽一樣想的多、想的全,而且很多規矩都蠻橫不講理,比如中午必須睡覺,不睡是要挨打的,又或者吃飯不顧及個人的量,吃不了那麼多的也要逼著人家吃,不知道現在的幼兒園是不是還這樣,不過等我有了孩子我媽媽表示很樂意照顧孫子。我所在的幼兒園是私人經營的,有沒有牌照已經不清楚了,其實應該稱為托兒所更合適,在這之前是去過一家正規的幼兒園,有滑梯,有蹦蹦床,有音樂課,這在九幾年算是很高端的了,因為經濟有壓力嘛,沒待下去。這個托兒所大概有三十來個孩子,中午是管飯的,早晨吃完飯去,晚上回家吃飯,中午在那裏睡都是好幾個孩子擠在一張大床上,條件是差了點。經營的人是一對夫婦,女的給我的印象就是98版水滸傳裏麵的母夜叉孫二娘,發型、身材、動作都是一模一樣的。男的是個瘦高個子非常顯老的人,我印象中他永遠是白頭發,發型跟齊達內是一個樣子的,那時候因為他們總是拿著根長四十厘米左右厚一厘米的棍子而很怕他們,他們還會把包裝膠囊的板子剪成菱形來紮不聽話的孩子。後來長大再回想發現他們人其實不錯,以至於後來每次回到小時候住的那個地方都要去看看他們。他們有個兒子很不爭氣,現在想想當時應該是有上初中的樣子,瘦瘦的,皮膚黝黑黝黑的,戴副塑料框眼鏡,就像非常精通數學一樣,在我們當中是孩子王一樣的人物,畢竟他最大,性格像機器貓裏麵的那個技安,每天下午五點左右,是技安放學回來的時間,好幾個男孩子圍著他讓他講故事,不過他講的故事基本都是沒什麼內涵而且低俗的,永遠都是一個故事,永遠都是換了個主人公的名字,無非是誰誰誰出門吃屎噎著了這種的瞎侃。不過在那個精神文化和娛樂項目都匱乏的年代,就是這種故事也是願意聽的,聽著且祈禱著故事裏的主人公不是自己就好,我做過一次主人公,還是那個低俗段子,我隻出現過一次的原因也比較巧合,就是我和他的小名是一樣的,他驚奇的發現說我就好像說他自己一樣,我從此便幸免於難。當故事裏麵出現誰的名字時,誰就會很沮喪,就像剛買了麥當勞的甜筒舍不得吃轉眼就掉到地上的小孩子一樣,其他人反而會樂的醜態畢現,這群笑著的人裏也站著個我。有一天中午,忘記是什麼原因了,隱約記得好像是爸爸升職,我回家吃飯,吃完飯要回托兒所的啊,這裏說明下,也有家庭條件不太好,家離的近的不在那吃中午飯,在家吃完飯才去的,這幾個人中午是不睡覺的,就在客廳裏小聲的謀劃著他們的小心思,碰巧這天中午我正好當場碰見他們,索性他們把我直接拉過去入夥,我們預謀在這個別人都睡覺時候,偷偷吃別人背包裏的零食。每天下午三點是吃零食的時間,零食是自己帶的,我記得我那天帶的是蘋果,因為我最後為自己的錯誤付出了半個蘋果,不乏有的孩子家裏條件是不錯的,很驚奇的發現有一個背包裏麵裝的是麥麗素,那個時候麥麗素、氣泡糖什麼的對於我們孩子來說簡直就是通貨,另一個通貨就是玩具的占有時間。我們一共五個人,帶頭的孩子從裏麵拿出五個麥麗素,每個人都不舍得一口吃掉,我記得我們坐成一排,很可笑的比誰吃的最慢,第一輪比賽結束,嘴裏巧克力的餘香慫恿著我們進行第二場比賽,還是那個帶頭的孩子,又拿了五顆,第二次我們比賽誰先把中間的甜芯吃出來,自然還是會有第三場第四場...我忘記比賽過幾次了,一袋子麥麗素都讓我們偷吃完了,紙裏麵包不住火,該被發現的還是會被發現,我因為有個蘋果,分了麥麗素的主人一半彌補過失,剩下的四個人什麼都沒有,就隻好被罰了一下午的站。關於那天我還記得一件事,當時的暖氣還不是現在的彩暖這麼美觀這麼小,是刷銀漆的,叫做暖氣片子的東西,因為中午沒有睡覺,下午困的搖頭晃腦,往後倒的一瞬間,失去意識的一瞬間,這一下子磕的我感覺腦袋好像要裂開一樣,就像腳指頭踢在櫃子角上一樣疼的你想喊喊不出來想哭哭不出來那種痛徹心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