茄子(Solaniummelongena)屬茄科植物,原產於印度等地,早在4~5世紀就傳入我國,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栽培曆史。茄子在我國各地普遍栽培,麵積較大。尤其在廣大農村,茄子的栽培麵積遠比番茄大,是我國各地夏秋的主要蔬菜之一。茄子供應期長而且產量又高,在長江流域從5~6月始收,一直可以采收到7~9月,在較大程度上能起到渡淡的作用。茄子果形多種,有長形、圓形和卵圓形等。東北、華南、華東和華中地區以栽培長形茄為主,華北、西北地區以栽培圓形茄為主。茄子以漿果供食,其營養豐富,富含人體所需的蛋白質、維生素、粗纖維和無機鹽等,尤其是維生素P居果蔬類含量之首。維生素P具有增加毛細血管彈性和細胞間黏力的作用,能防止微血管破裂。多食用茄子,可以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預防動脈硬化,保護肝髒,增強人體抗病能力。

第一節形態特征及特性

一、茄子形態特征

1.根

根係發達,成株根係深入土中1.3~1.6m,橫向伸展1.2m左右。主要根群分布在30cm土層內。因茄子根係木質化比較早,再生能力差,不適於多次移植。

2.莖

莖圓形、直立、粗壯,分枝多而有規則,分枝習性為假二叉分枝,但分枝生長速度比番茄慢。

3.葉

單葉,互生,有卵圓形與長橢圓形之分,深綠或紫色。

4.花

兩性花,自花授粉,花白色或紫色。根據雌蕊花柱長短不同,分為長柱花、中柱花和短柱花,前兩種花有結果能力。

5.果實

漿果,以嫩果食用,圓形、長棒形或卵圓形等形狀。果色有紫色、白色和青色等,以紫紅和黑色居多。幼果常帶澀味,煮熟後消失。按結果的先後順序,分別有門茄、對茄、四母鬥、八麵風和滿天星5種果實。

6.種子

種子發育較晚,一般在果實接近成熟時種子才迅速發育和成熟。種子較小,扁平,腎髒形,光滑堅硬,黃色或紫褐色,有光澤。千粒重4~5g。種子有休眠期。種子壽命為2~3年。

二、茄子特性

(一)茄子生長發育過程

茄子生長發育過程主要包括發芽期、幼苗期、開花結果期3個時期。

1.發芽期

從種子吸水膨脹到第1片真葉顯露為發芽期,大約需10~15天。

2.幼苗期

從第1片真葉顯露到現蕾為幼苗期,需50~60天。

3.開花結果期

茄子現蕾便進入開花結果期,在適宜條件下,果實生長20~25天便達到商品成熟。

(二)茄子對環境的要求

1.溫度

茄子起源於熱帶,不耐寒冷,喜溫怕霜。生長發育期間需要較高的溫度,適宜溫度22℃~23℃,白天最好在25℃~28℃,夜間在16℃~20℃。低溫會引起冷害或凍害。

苗期要求適溫,白天27℃~28℃,夜晚18℃~20℃。開花期對溫度要求嚴格,開花前7~15天遇到15℃以下低溫或30℃以上高溫則不能正常結果,其開花結果最適溫度為25℃。

2.光照

茄子喜光,對日照時間長短的要求雖然不嚴格,但最好有12~15小時日照。對光照強度要求為中等程度,光飽和點為4萬勒克斯,光補償點為2萬勒克斯。光照充足,果皮有光澤並且顏色鮮豔。苗期光照不足,花期會延遲,影響正常結果。

3.水分

茄子對水分的要求在不同階段各有不同。發芽期要求水分充足。幼苗期要求床土濕潤,空氣較幹燥。開花結果初期應適當控水,結果後期需水量增加,應保證水分充足。水分不足,植株生長緩慢,結果少,品質差;但土壤水分又不宜過多,如果排水不良容易爛根,尤其在高溫高濕條件下極易發生病害。

4.養分

茄子喜肥耐肥,對氮、磷、鉀需求量大,以鉀最多,氮次之。茄子栽培宜選擇排水良好、土層深厚、富含有機質、保水保肥能力強的土壤。pH值為6~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