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的日子,奶奶就跟安子惜在一起生活了,與其說奶奶照顧安子惜,不如說更多的是安子惜在照顧奶奶。
安子惜白天要上學,放學回來還要照顧奶奶,自然是辛苦。但安子惜喜歡跟奶奶在一起,跟奶奶在一起的時候,她能感受到奶奶的關心和愛,隻要有親人在身邊,就會感受到溫暖,不會孤單。
安大偉離家的時候,說過以後後每個月的15日都會往家裏彙一點錢,會給家裏打個電話報平安。
可是過去了兩個月,沒有收到安大偉任何的彙款和消息。
奶奶很是擔心,不管安大偉是什麼樣的人,他首先是自己的孩子,沒有哪個媽媽不愛自己的孩子。所以剛開始她找人去四處打聽,可是還是沒有打聽到任何消息。
在等到第六個月還沒有消息的時候,奶奶哭了,她害怕,害怕自己的孩子是不是出了什麼事情。
這是安子惜第一次看到奶奶哭,在她心中,奶奶一直都很堅強,即使她的生活有那麼多的不如意,她從來沒有不好的情緒和任何抱怨。
從那以後,奶奶也不找人去打聽消息了,可是她心裏還是在想,至少沒有壞消息,或許沒有消息也不是壞事。
可安子惜卻異常的平靜,爸爸對於她來說,似乎隻是一個稱呼,從小到大,爸爸沒有關心過她和媽媽,她甚至對爸爸懷有敵意,因為她覺得媽媽的死是爸爸造成的。
自從她懂事以前,媽媽總是忙碌,為家裏各種各樣的事情,而爸爸呢,似乎從來沒有理解過媽媽,沒有說過一句辛苦了。
媽媽生病後爸爸也是不聞不問,每天跟以前一樣過日子。那個時候她就想如果爸爸對媽媽多一點關心,媽媽即使辛苦心裏至少是甜的,如果爸爸帶媽媽去醫院,媽媽是不是就不會離開她。
直到媽媽走了,安子惜都不知道媽媽為什麼走,生了什麼病。
所以即使爸爸離家的時候說會承擔起做爸爸的責任,安子惜也沒有任何期待,她對爸爸僅有的一點點感情也隨著媽媽去世消失了,爸爸有沒有消息對她來說根本不重要。
那一年安子惜十歲,四年級。
一個十歲的孩子也就在那一年,為了生活,學會了種菜,學會了洗衣做飯,學會了撿廢品拿去賣。
有時候人之所以變得堅強,就是生活所迫,沒人有天生就想堅強,她必須學會這些,不然她跟奶奶都無法生活。
一個十歲的孩子,她更想要的是爸爸媽媽的疼愛,所幸的是,還有奶奶在身邊陪伴,讓她有努力的力量。
奶奶看在眼裏,疼在心裏。她多希望自己身體能夠再好一點,能夠幫助到安子惜呢!
那個時候的安子惜覺得生活已經夠糟糕了,以後的每一天隻會越來越好,她要努力學習,考上大學,好好工作賺錢,給奶奶更好的生活。
可是生活並沒有安子惜希望的那麼如意,在她十六歲的那年,奶奶病倒了,再也起不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