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 惡評(2 / 2)

影評直言:“郭俊承包了本片所有尷尬點”“和女主角的愛情本該是最動人的一筆,但一百多分鍾貌合神離的鋪墊隻讓人昏昏欲睡”“情感戲勉強得好像隨時想逃出銀幕”“他和影片在各自的節奏上漸行漸遠,永遠不可調和”“非常出戲”……

其實無所謂“黑”不“黑”,評價對導演也並不友好,反感是從郭俊這兒開始而已。

“從他選用郭俊來看就知道陳諒的命門,無法抵禦商業的誘惑”“人物、布景、鏡頭太過精妙,反而失去了粗糲的真實感”“隱喻反諷密集如雨,要素過多,看起來壓抑疲憊”“梁鴻遠的演技堪稱完美,但這居然是一部女人戲,不能理解”“陳諒應該回去拍商業片,理工科思維缺乏搞藝術的鬆弛舒展”……

電影確實存在不足,因此提名了最佳影片卻沒有獲獎。

梁鴻遠倒是不出所料又拿了影帝,這次含金量更高。

溪川同樣隻有提名,自己坦然接受,畢竟第一個大銀幕女主角,以前演戲的經驗不夠,還有很多地方留下遺憾,本來沒奢望一步登天,正好沉下心繼續磨煉。可能原本期望不高,媒體綜合評價還算溫和,“可圈可點,意外驚喜”。

回國的航班上,陳諒閑著無聊邀起了戲。

“什麼題材?”

“愛情題材,文藝片,就你說的一百二十分鍾連個吻都沒有的那種。”

溪川心裏暗自發笑。

二月情人節時,季向葵發了條微博暗示單身,證明確實沒複合。這次整個戛納行程,她和陳諒連視線都不太交彙,明擺著拍完電影成了陌路人。

生活中愛情一敗塗地,拍戲選題材偏向虎山行。

既然是愛情戲,總是得關心“另一半”:“男主角準備約誰?”

“郭俊。”

溪川呆了三秒:“你這是什麼幼稚的逆反心?說你拍不了文藝片你偏要拍,說你用錯了郭俊你偏要用。”

陳諒認真搖搖頭:“沒逆反。我不覺得用錯了郭俊,隻是沒用對電影。我籌備拍這文藝片有好幾年了,要的不是轟轟烈烈的熱戀,是孤獨的兩個人。你說這種角色,線上演員外形、年齡、感覺都合適的,除了他還有誰?”

除了他肯定大有人在,溪川懶得跟陳諒頂嘴掐架,他就是逆反心。

事實是溪川自己的選擇餘地不多,好電影劇本已經在麵前堆成了山,卻受到公司的限製不能接。

YXC今年經營狀況越來越慘淡,為了經濟效益一味地逼她接劇,但說實話,看多了電影好本子,愈加看不上絕大多數電視劇,曾經滄海難為水。

不隻她,郭俊上半年日子也不好過,連錄了兩個選秀綜藝,被壓著拍了個古裝偶像劇,軋戲加過勞,到殺青他都一頭霧水,不知道自己演的這角色和上一個古偶裏的角色有什麼差別,明明主創班底全套換了,他卻感覺像演了個續集,夢回兩年前。

陳諒努力加碼:“檔期一個多月就夠了,我不想搞那麼大盤,自由度高一點。”

溪川也想“自由度高一點”,現在能接拍的其他東西,別說算不上作品,連商品也算不上,全是些流水線的金融產品,無聊沒勁。

“等本子出來發我吧,我考慮考慮。”

“這回沒本子,能發你一頁紙的梗概。”

溪川嗅出了詐騙的氣息,雖說擱文藝片上司空見慣,但聲稱“籌備好幾年”連劇本都拿不出,是籌備了些什麼?總不會連談戀愛體驗生活都計入籌備期了吧。

看在姐姐去世、他最近又不順的分兒上,溪川忍著沒紮心嘲諷。

《灰鯨》也是多災多難,國內上映通不過審查,剪了十三分鍾,主要是男主角家暴的血腥鏡頭。本來就隻剩影帝的籌碼,還不讓影帝出鏡,票房風險變得很高。

易轍難免有些顧慮,讓溪川三思而行:“還有一個退出的機會,在上映前通過二級市場把投資份額出清,優先回本,不需要承擔經濟上的損失。”

這話溪川聽著不高興:“你對我沒有信心了,不是誇我‘為大銀幕而生’嗎?”

“兩碼事。你演得好不代表電影能成功。當初決定投資是因為它是個衝獎片,現在獎項成績不理想應該及時更換策略。連影業都不太敢繼續大投入宣發,我們是不是該理性一點?”

“可是我不在乎經濟損失,如果放棄這次機會,我再去物色新片期待別的奇跡,從現在到上映驗收還要兩年。阿轍,我快三十歲了,想演電影。”

易轍受不了她可憐巴巴的神情,歎口氣摸摸頭:“你看著才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