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想聽到更多你們的聲音,想收到更多你們的建議,現在就搜索微信公眾號“qdread”並加關注,給《賴家後人》更多支持!
楚梁是父母進城後出生的,一直到六歲才第一次回到老家,對於老家的很多東西,對於年幼的楚梁十分有吸引力,特別是正好年初整個山村都在舉行一年一度的祭祖。
楚梁的爺爺還有一個特殊的身份就是巫師,在現在的意義上比較接近道士,楚梁這幾天一直跟著爺爺在做法事。東走西走的特別的粘著他,讓老頭十分的高興,整天在他白淨的臉上親個不停。楚梁的父母在城裏已經安家,這次回來主要就是準備把老爺子接到省城去享福還有就是幫忙帶帶孫子。但老爺子卻不樂意,推說自己帶的徒弟還不能擔當大任,以後三鄉五村的法事沒人做。最後一家人便決定讓小楚梁呆在村裏,等到上學年齡了在進城,而條件也是老爺子這兩年內要盡量把手頭上的事給安排好。
其實對於楚梁的父母來講,對於老頭子做這個事是有抵觸的,畢竟他們是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對於神神鬼鬼的事情不太相信。事情決定後的第三天楚梁的父母便回省城了,出奇的是小楚梁一點也沒有哭鬧,還揮手告別。
“小家夥,你在幹麼呢?”
“學爺爺做法事啊。”邊說邊指著地上畫的圖案。老爺子笑著湊近看了看小家夥畫得是什麼,這一看把他驚得站了起來,原來這小家夥不知道什麼時候在地上畫上了地水火風四道符印,雖說隻是最簡單的四道符號,但是一般人沒有學上三年五載根本畫不出來,不要說,這小孩隻看了一次,而且已經過去個把月了。
老爺子冷靜了會才蹲下道:“小家夥,你還學了什麼?”
楚梁聽到爺爺問話,便站了起來學著老爺子的身法和步法口中念念有詞:“太上曰:禍福無門,唯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是以天地有司過之神依人犯輕重,以奪人算。算減則貧耗,多逢憂患,人皆惡之,刑禍隨之,吉慶避之,惡星災之,算盡則死。又有三台北鬥神君,在人頭上,錄人罪惡,奪其紀算。又有三屍神,在人身中,每到庚申日,輒上詣天曹,言人罪過。月晦之日,灶神亦然。凡人有過,大則奪紀,小則奪算。其過大小,有數百事,欲求長生者,先須避之。是道則進,非道則退。不履邪徑,不欺暗室。積德累功,慈心於物。忠孝友悌,正己化人,矜孤恤寡,猶老懷幼。昆蟲草木,猶不可傷。宜憫人之凶,樂人之善,濟人之急,救人之危。見人之得,如己之得。見人之失,如己之失。不彰人短,不炫己長。遏惡揚善,推多取少。受辱不怨,受寵若驚。施恩不求報,與人不追悔。所謂善人,人皆敬之天道佑之,福祿隨之。眾邪遠之,神靈衛之,所作必成,神仙可冀。……”
老爺子心驚不與也不打斷,一直等楚梁把經文念完,竟然是整篇的太上感應經。“小家夥,你以前學過嗎?”
楚梁黑白分明的眼眸望著爺爺道:“沒有啊,就上次聽你念過一次。”
老爺子驚訝的叫到:“真是天才。”說著便抱著小楚梁進了內間,把他放在邊上的南宮椅上,自己爬進床底扒拉了半天才拿出一本發黃的書,嚴肅的對楚梁道:“梁兒,現在你要認真的聽我講完,任何的好奇都不要問,也許你不能理解,但你要記住,就像你記住我念的經文一樣,一字不漏的記住。”
楚梁看著自己爺爺這麼嚴肅的表情不由有點害怕的動了動身子但還是堅定的點了點頭。
“我們這一支脈原本是宋時賴家的分支,因當時受奸臣所害先祖流落民間,也修心養性,四處尋道,最後來到此處,後代才改姓楚。”老爺子簡短的說了下由來,想來也不想這上麵都說什麼,但心中明顯異常激動,平了平氣才又道:“相傳當年老祖剛將《清烏序》的序章寫好,便被南華帝君的白猿偷去,後來,老祖閉門七天,才大笑而出,留下了我手中這本《催官篇》從此便無了消息,傳說老祖已經羽化登仙,但到底如何卻沒有切卻的消息。”
“直到特殊時期。”老爺子的語氣更加的激動“當時楚家村受外村襲擾,紅衛兵破封建迷信,將我們的祖屋拆了甚至把先祖的像給燒毀,那日連夜大雨,當時的族長一人跪在祖屋前,痛哭流涕,深深自責,直到天蒙蒙亮,一束亮光籠罩族長,也不知道發生了什麼,從此,族長便口口相傳這段軼事,說是族後有人能參透這本《催官篇》,借此可找南華帝君討回《清烏序》。”
楚梁是懂非懂的接過老爺子遞過來的書,上麵的字他大多不識得,無奈的望著爺爺道:“爺爺,我字認不全。”
老爺子啞然失笑,自己看來是太著急了,便道:“剛才的話,你不能在說與他人知道,這書上的字我會教你認全,但意思要你自己理解,畢竟我這幾十年從中隻得了風水命理之術,想來也不會就這麼簡單,不然先祖也不會如此重視此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