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娘仔細一尋思,銅板叔夫妻倆每次走哪兒都帶著一串孫子孫女,得有七八個吧。
老天爺啊,那還不如下地幹活痛快呢!
玉娘窘笑,“我覺得,他們每日忙乎那多些孫子孫女,可不輕省。”
“雖不輕省,但有福氣呀,人這一輩子圖啥,不就是圖個多子多孫麼!”
玉娘明白了,花姑哪怕生十個八個的都有可能,而且花姑也覺得生得愈多愈有福氣。
反正以後遲早要分家,玉娘倒不擔心花姑生得太多導致家裏會太吵太鬧。
她隻是想到未來的自己,不擔心都不行,她可不想一輩子都在生娃兒。
晚上玉娘炒一盤竹筍和一盤蘑菇,花姑煮一碗蘑菇湯和一碗雞蛋百歲羹。玉娘感覺,這樣的菜式,估計會重複吃十幾日。
不過有黴豆腐搭配著吃,應該也不會吃膩。
如玉娘所料,接下來幾日果真每頓有這兩樣菜,畢竟下雨那幾日弄得太多。不過山上各種野菜萌發,大家在外幹活時都會順帶著采摘一些回來。
每頓除了吃竹筍和蘑菇,各類野菜也是必不可少的。
菜芽漸漸長大,該栽種了。
三月十三,玉娘和花姑蹲在家門口栽菜苗,忽然認出了菘和蔓菁,不就是白菜和蘿卜麼!
總共四種菜苗:白菜、蘿卜、豆角和冬瓜,果然這些都是傳承千年的品種,幾百年後仍然是家家戶戶必吃的菜。
都說蘿卜青菜,各有所愛。玉娘倒是都愛吃,而且蘿卜和白菜還可以做成鹹菜或幹菜,可以一直吃到過年。
咦?她年前來到這裏,咋沒吃過鹹蘿卜或幹蘿卜條?估摸著是家裏的存貨都吃完了吧。
姑嫂倆花兩日工夫把所有菜苗栽種好,隻留一小廂菜地空著,那還是玉娘當初自己幹辟的三小廂之一。
玉娘這幾日每個早晚都來瞅她的蠶豆和栗子有沒有冒芽,可一點兒動靜都沒有。
玉娘覺得希望不大了,打算翌日趕集時換一把菜苗來把那小廂補種上。
*
又是一個趕集日。修水渠雖是大事,但遇趕集日也得停工。
大河仍然第一件事就是買肉包子給玉娘吃。玉娘來這裏吃過各種美味,如今對肉包子沒那麼大的興趣,不過硬被大河喂了兩個大肉包。
吃完肉包,玉娘就來尋銀玲說的蠶籽。
沒想到還真有人拿蠶籽來換東西,隻不過蠶籽在這裏是小娃兒用來玩的,所以極為便宜,一小塊粗麻布上得有好幾百粒蠶籽吧,隻需三顆雞蛋。
玉娘立馬成交,然後再拿兩顆雞蛋換來一把豆角苗。
鄭老爹和韋氏拿銅錢去鋪子裏給花姑買了一包幹紅棗和一斤紅糖,說要煮紅糖荷包蛋給她養胎。
花姑和大山隻買幾縷紅線。因為家裏有自己搓的麻線,平時用不著紅線的,如今花姑想為肚子裏的娃兒添喜氣,打算給娃兒做老虎鞋或做肚兜時用些紅線。一般人家也都是這麼做的。
大樹和倆侄一樣,要麼吃肉包子要麼吃糖葫蘆,其它啥都沒買。
雖然是來趕集,全家人或買或換的東西加起來,也就幾縷紅線、一把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