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野菜拉滿(2 / 2)

玉娘就隨他們瞎寫,自己掃地擦桌子去了。

家不大,四間房和一間灶屋,地麵被踩得結實平整,一會兒掃完了;家什兒也少,一會兒就擦好了。

玉娘拎起那個裝了幾件髒衣裳的籃子出門,見倆娃確實在認真學著畫字,卻畫得不像,還鬥大一個。

玉娘又過來教一遍,“你們倆瞧清楚了,得按這個順序來一筆一畫寫,先把‘鄭’字寫十遍吧。”

玉娘拎著籃子一路向南,大約走了一刻鍾,看到了婆婆說的那條河。

河在山腳下,河兩旁有水田,隻不過這個季節稻子早收割了,田裏的水也幹涸了。

玉娘穿過狹窄的田梗,跟走平衡木似的,小心翼翼來到河邊。

乍一摸這河水,挺涼。至於皂角怎麼用,玉娘也是靠原身的記憶稀裏糊凃地搓。

玉娘邊洗邊尋思,這個地方怎能不窮呢!山,貧瘠;水,就一條又淺又窄的河。

一年收成如何,全看老天爺給的雨水多不多。

玉娘再抬頭看看河對岸的山,大部分被開了荒,但這個季節隻有油菜是綠的。

但還有些地方沒開荒,荊棘叢生的。她仔細一瞅,發現沒開荒的地方要麼陡峭難走,要麼是大斜坡,不方便勞作。

玉娘將洗好的衣裳一一擰幹,起身回去。

至於怎樣才能吃飽飯的問題,慢慢琢磨吧,反正有紅薯和芋頭吃,暫時餓不死。

當她回到家門口,發現倆娃已經寫了好幾十個鄭字了,大丫寫得有模有樣,石頭還小,不是少一橫就是少一撇的。

看來倆娃也好對付。

玉娘把衣裳晾曬在門前拉的麻繩上,接下來便沒啥事了。

太陽鑽出了雲端,散去了山裏的寒氣。玉娘見暖陽陽的日頭曬過來,就從屋裏端出一把藤條椅放在牆根,然後背著太陽坐下來曬著,渾身舒暢。

大丫見玉娘有那兒曬日頭,喊道:“二嬸,‘鄭’字我學會了,‘銀’字咋寫,你也教教我唄。”

玉娘擺擺手,“明兒個再學吧,慢慢來,一下子學太多腦子累。”

石頭也在旁眼巴巴地看著他姐,“要不還是玩泥巴吧。”

“好。”

這倆姐跑屋裏去,從水缸裏舀了一大瓢水倒在地上,然後開始和泥。

玉娘邊曬太陽邊尋思,要是再有本書看就好了。

曬了半個多時辰的太陽,舒服夠了,玉娘把藤椅端屋裏了。雖然婆婆說要等她帶菜回來再做飯,但是可以先把紅薯煮上,反正閑著也是閑著。

玉娘把紅薯洗幹淨後過來起火,找出火鐮火石火絨。

仔細回憶著昨日大河敲擊的動作,她敲了十幾下才敲出一絲火星,沒想火絨立馬燃了起來。

鋪好鬆叢,架好柴,放置鐵架子,再擺好陶釜。

玉娘覺得自己儼然是這裏土生土長的人了,看來自己的適應能力很強。

鍋裏煮著紅薯,玉娘來房前屋後轉轉,倆娃還在玩泥巴。

門前有幾廂菜地,隻不過這個季節沒蔬菜了,而是放著幾個簸箕,裏麵鋪曬著幹野菜。婆婆擔心幹野菜發黴,早上就端出來曬著。

有些幹野菜玉娘認得,有蕨根、蒲公英葉、野花菜,還有少許幹香菇呢!當然,大部分是玉娘不認得的,昨日吃的就全是她不認得的。

她想抓把幹香菇來泡著待會兒煮,尋思一下還是算了,幹香菇或許是婆婆眼裏的寶貝疙瘩,不是想吃就可以吃的。

玉娘轉到屋後,發現這裏有一個豬圈,隻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