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折騰個啥勁兒?(1 / 3)

汴京官場上,貴王和太後不和的消息愈演愈烈,尤其是貴王府和殿帥府起了衝突,太後召見了貴王妃和高少夫人後,消息靈通的官員大多聞聽了太後如何對貴王妃冷淡,對高少夫人恩寵,從殿帥府傳出的消息更是繪聲繪色,言辭裏似乎太後與貴王已經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雖然太後還未下懿旨如何處置貴王妃,但想來這次貴王府要栽個大大的跟鬥了。

殿帥府書房中,高俅正臉色鐵青的和孫先生敘話,雖然聽得兒媳講述宮中遭遇,心中稍稍去了一口惡氣,但想起貴王對自己的羞辱,高俅還是無論如何咽不下這口氣,這次一定要把貴王府壓下去,否則日後自己也無麵目在京城落足了。

看著手中厚厚的紙箋,高俅不住冷笑,臉色稍微好看了一些,望著孫先生道:“先生果然消息靈通,若不是先生,還真不知該如何下手!”

孫先生笑道:“這些不過市井傳言,不過小人仔細盤查之後,十九倒也屬實!”

高俅微微點頭,看著紙箋笑道:“想不到他果然是個潑皮,在陽穀時欺行霸市,又敲詐陽穀知縣一個莊子,哼哼,武家莊,當初我就覺得這莊子有些蹊蹺,果然是他的,想來這些年禁軍裝備也落在武家莊不少吧,恩?陽穀知縣被提拔為知州……”高俅越看臉色越是舒展,抬頭笑道:“人證確實備足了麼?”

孫先生點頭,說道:“恩,小人用了殿帥十萬貫,怎會辦不妥這些小事!”

高俅道:“我要得可是確實的人證,若不然太後問詢,隻怕露出馬腳!”

孫先生道:“殿帥放心,都是實打實的證人,屬下這段日子可是把陽穀和幽雲翻了個底朝天。”

高俅笑著點頭,起身道:“走!帶我去看看這些人證!”

孫先生急忙跑上去拉開房門,等高俅走出才跟在後麵,邊走邊小心問道:“殿帥,武家莊至今保有武裝,要不要奏貴王不軌之意?”

高俅笑著搖頭:“這卻不必了,就算奏上去太後怕也不信,不過貪贓枉法,斂財賣官就足夠了!”哈哈笑著向前走去,孫先生賠笑跟在後麵。

……

深夜,汴京城仍然燈火通明,似繁星點點,襯托著著汴京的繁華,西十字大街盡頭,垂柳掩映中,有一座精致的小院,院中有一小樓,彩欄秀閣,清幽別致。

小樓二層,兩男子正笑著低語,兩人都穿綢緞長袍,一胖一瘦,看起來不是普通人物,旁邊有一名美豔女子為二人斟茶倒水。

說著說著,微胖男子忽然哈哈大笑起來:“承明兄,你說得可是真的?”

幹瘦男子笑道:“自然是真的,此次貴王可真是自身難保啊!”

微胖男子搖頭道:“承名兄,我到覺得此時雪中送炭比落井下石要好上一些!”

幹瘦男子笑道:“若是貴王府不倒,自然是子元兄說的在理,隻是此次貴王府大廈將傾,子元,咱這小木炭可禁不住狂風暴雪啊!”

兩人對視一眼,又哈哈大笑起來。

此二人不是別人,喚作承名的幹瘦男子乃是侍禦史張昌,微胖男子是監察禦史楊澄,雖然侍禦史不過六品官員,監察禦史僅為七品官員,但禦史乃是諫官,掌朝廷之口舌,宋又不以言論獲罪,禦史更是得天獨厚,就算罵了皇上皇上也隻有乖乖聽著。

蔡京掌相權後,大力氣結識禦史台言官,和言官多交往甚密,張昌更是蔡京府上的常客,可算禦史台中蔡京的死黨。

說起來當初張昌初入禦史台,也算剛正不阿,曾經數次彈頦曾布,不過誰也想不到的是這名不愛錢財,敢於直言的言官老了老了,會拜倒在京城名妓鳳兒的裙下,更稀裏糊塗進了鳳兒的香閨,倒後來不可自拔,等得知香閨和鳳兒都是蔡京買下送與自己後,已經追悔莫及,加之又怎舍得鳳兒這溫柔解語的美人兒?也就心一橫,倒向了蔡京,為掩人耳目,鳳兒之香閨也成了張昌聯絡縱橫之地。

這幾日朝中風雲變幻,張昌聽得蔡京話裏隱隱的含義明日早朝會有龍爭虎鬥,似乎高俅明日要彈頦貴王,蔡京話含含糊糊,張昌卻聽得明白,蔡京是想明日借機發難,所謂牆倒眾人推,定要把貴王動上一動,最不濟也要壞了他的名聲。

張昌聞言就知定是高俅與蔡京透了口風,想想也是,若不趁這次貴王進退失據之機發難,錯過今日,怕是以後再抓貴王把柄就難抓了。

張昌回府後馬上拜訪與自己交情好的言官,倒也尋得一二願響應自己之人,不過這就夠了,若真的禦史台諫官全去彈頦貴王,隻怕反而弄巧成拙,顯得禦史台有結黨之嫌。

楊澄正是此次表現的最熱衷的諫官,兩人本就是知交,無話不談,張昌當下盛邀楊澄來自己偏院吃酒,順便商談明日對策。和別的言官說起彈頦貴王之事張昌自然正義凜然,什麼當街毆打朝廷大員,縱容王妃胡為等等都是冠冕堂皇的文章,不過和楊澄,卻隱隱露出了明日殿帥會死磕貴王之意,言語裏透露殿帥似乎有了什麼大把柄在手中,此次貴王怕是在劫難逃。

“承名兄,如你所言,常山兄也痛恨貴王?明日也會湊這個熱鬧?”楊澄品口茶,問道。

張昌微微頷首。

楊澄歎口氣,沉思道:“莫非太後真要對付貴王?”

張昌笑道:“話不能這般說,常山是常山,太後是太後,豈可混為一談?再說什麼太後對付貴王的言語,可是不妥!”常山就是李氏族中的言官。

楊澄道:“承名兄,咱二人說話也不必那般多顧及,若你老這般含含糊糊,實在無趣。”

張昌笑笑,就算談起貴王府言語無忌,畢竟現在兩人是一條陣線,但談起太後還是小心些好,做言官的最會抓人話柄,幾年後誰知道自己和楊澄是何等模樣,若那時成了對頭,翻起老賬可是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