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家事國事天下事(1 / 3)

“王爺,接旨吧!”宦官諂笑著對武植道。

武植磕頭領旨謝恩,宦官揮揮手,兩名侍衛捧過來一方黃色長匣,武植雙手接過,慢慢掀開長匣,裏麵是一根金燦燦的方鐧,整根鐧就仿佛一條飛龍,張牙舞爪,破雲欲出,龍頭是鐧首,龍尾乃是鐧柄。

武植握住鐧柄,掂量了一下,好家夥,怕是純金打造,可真夠重的,這要用足了力氣,還不把人砸的骨斷筋折啊?看來以後想砸人,還要估量好力氣,不然鬧出人命就不美了。

全天下也就武植拿起這象征意義極為尊崇的金鐧第一個念頭就是砸人,若是被趙佶知道,定然哭笑不得。

見武植提出金鐧,宦官和眾侍衛下意識的退後幾步,武植笑笑道:“請卿進殿奉茶……”

宦官忙不迭搖頭,陪笑道:“小人還要回宮複旨,啊……王爺莫忘了今日晚間進宮,聖上召您議事。”

武植笑著點點頭,宦官這才領眾侍衛告辭離去。

看看手裏的金鐧,武植歎口氣,皇兄對自己可說仁至義盡,剝奪自己兵權自是不得已,也在情理之中,其實也算保全自己的法子,若不然這樣發展下去,怕自己不是被新皇砍了腦袋,就是造反推翻趙宋江山,最好的結果也是自己大權旁落,作個窩囊王爺,再無第四條路可走。想起皇兄殷殷囑托自己莫忘了永不插手軍務的承諾,武植笑笑,皇兄想來也會留下密旨之類的吧,若自己真不知進退,這顆腦袋瓜子也不那麼安穩啊。不過自己可沒有稱帝之類的野心,能坐到今天這位子不過時勢造就而已。

而皇兄賜自己這般榮耀,可說把自己後路設想的極為周到,想是想法子防範自己心中有愧,也盼自己以後能以一種超然的身份輔助大宋,而又不至於危害到趙宋江山。

胡思亂想了一會兒,武植忽然想起,自己這可不是和傳說中的八賢王一般了麼?想起金鐧落處蔡京腦袋開花的爽快,武植嘿嘿笑了起來。

“啊!”剛剛起身的許益忽然看到武植的微笑,心中一顫,驚呼一聲,再次癱坐在地,武植回頭看看他,皺眉揮揮手:“拖出去!”

兩邊侍衛湧上,七手八腳拖著許益向外走,許益身子抖得和篩糠似的,心中卻大大鬆了口氣,還好,還好,沒有拿我開葷……

……

崇寧七年四月十一,道君皇帝賜貴王武植龍頭金鐧,上打君,下打臣,更賜貴王上殿不參,下殿不辭之殊榮,詔令發到大宋境內各州府縣,舉國沸騰,大宋自立國,還未有一位王爺能得這般尊崇,貴王可是開了大宋之先河。

當晚,趙佶在寢宮中見了武植,趙佶的氣色比幾日前又差了許多,見武植到來,不顧禦醫勸說,勉力坐起,旁邊服侍的王貴妃沒有辦法,隻有幫趙佶墊上厚厚的軟被,讓趙佶靠得舒服一些。

趙佶揮手示意宮娥太監退出,又對王貴妃擺擺手,王貴妃搖頭道:“妾身要服侍聖上。”

趙佶微有不快,說道:“我還死不了,要你服侍什麼?我和二弟有國事商議,還不快出去……”

王貴妃紅了眼圈,卻是倔強的搖頭。

趙佶臉上浮出怒氣,武植急忙勸道:“皇兄就破例一次吧,皇嫂也是擔心皇兄身子。”

趙佶看了王貴妃半晌,歎口氣,微微點了點頭,卻又忍不住咳起來,王貴妃慌忙為他撫胸擦背,扭頭時感激的看了武植一眼。

趙佶咳了幾聲,搖頭道:“看來朕時日無多啦……”

武植看著趙佶憔悴的麵龐,眼睛一熱,低下了頭。

“二弟也會落淚?”趙佶看著武植笑笑,“唉,不說這些了,平白傷感,二弟,幾位王妃幾時回京?”

武植擦擦眼角,強笑道:“估計就這幾日了吧。”

“恩,到時候都帶來叫朕見見,聽說貴王妃各個花容月貌,也不知道真假,哈哈……”

武植笑著點頭,眼角的濕潤卻揮之不去。

“愛妃,你也說說話,現在咱說得是家事,不必那般小心謹慎……”和武植說了幾句閑話後趙佶心中一暢,笑著對旁邊一直默默不語的王貴妃說道。

武植趁機道:“皇嫂,弟妃七巧好動,曾和皇嫂家人起過衝突,弟在這裏賠禮了!”說著話起身作稽,王貴妃忙起身還禮,搖搖頭道:“二弟哪裏話,也是我那些親戚囂張跋扈,不知進退。”

趙佶聽了來了興趣,笑道:“七巧?莫不是江南葉家的那位?就是在冀州時萬馬軍中救了二弟,由朕指婚的女子麼?”

武植笑著點頭。

趙佶哈哈一笑,對王貴妃道:“那愛妃可要仔細叮囑李家了,莫惹得那位大小姐興起,把李家砸得稀巴爛,到時再和朕哭訴朕可不管……”

王貴妃聽二人說話愣住,趙佶笑道:“不是朕嚇你,二弟的這位愛妃可是斬殺過幾百遼人,聽說脾氣更是精靈古怪,若真的發了火可不念親戚不親戚的,哈哈……”

王貴妃臉色變了數變,大概她也想不到自己的“親戚”裏會出這麼個殺人不眨眼的異類,偏生自己族人還惹上了她。而聽聖上的意思似乎對這女子也極為偏愛,沒有半絲責怪的意思。

“皇兄莫再嚇皇嫂了,七巧現在仁愛慈和,乖得不得了,改日帶她和皇嫂賠罪,皇嫂一見便知!”武植笑著插言。

趙佶聽得武植說七巧“仁愛慈和”,忍不住莞爾一笑,這可不是自己在聖旨裏對她的評語嗎?旋即笑道:“仁愛慈和,不錯,就是仁愛慈和……”

王貴妃見趙佶說了會兒話,氣色大好,笑語中也很少咳嗽,這才漸漸放心,也和二人有說有笑起來。

“二弟,你認為河北事該如何處置?”說了會兒家常,趙佶冷不丁冒出這麼一句,王貴妃馬上識趣的坐到一旁,不再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