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徹最近政務實在是太繁忙了,他在關注著大漢朝各地的收成、災荒、盜賊的剿滅、錢糧稅收的情形……。他做這一切的最終目的隻有一個,那就是對付匈奴。他精心打造了一柄“利劍”,他要用他刺進伊稚斜的胸膛,至少也得先斷他一條手臂。今天正好稍有空閑,他得去看看這柄“利劍”鍛造得怎麼樣了,該是讓他“出鞘”的時候了。
劉徹決定微服私訪,他派了一個貼身侍衛先向把守羽林軍營門的兵士傳了一道密旨,叫他們不要聲張,然後從側門秘密潛入營中。
劉徹和他的衛士們夾雜在巡營的羽林軍士卒中間,悄悄來到演武場。一隊弓弩手正在集結。劉徹抬頭望向北麵的看台,正看見一身戎裝腰佩長劍的霍去病。他由鷹擊司馬趙破奴及幾個侍衛陪著,正饒有興味地欣賞著他那幫隊形散亂的弓弩手,似乎沒有發現劉徹。高大健壯紅光滿麵的趙破奴手裏舉著一麵橘黃色的旗子,突然向下一揮,喊了一聲“射!”弩箭以均勻的密度脫離了弩弦,飛向場地西側的幾排稻草人。一陣箭雨過後,軍士們紛紛湧向稻草人,拔下羽箭,然後再重複這樣的演練。劉徹看到大部分的羽箭都釘在了稻草人的身上,落地的極少,而且每次擊發的箭支都以均勻的密度飛出,不似通常亂箭齊發時那樣時稀時密。他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就是每次那麵橘黃色的令旗一揮,有的人立即射箭,有的人則不急於把箭射出,這樣再次向駑上裝箭、擊發的時間也就延遲了。這一個小小的時間差保證了箭雨的連綿不斷,不給對手以喘息的機會,使之難以反撲。“真是一個聰明的小子!”劉徹這樣地想著。
弓弩手撤下去了,又上來兩隊兵士。一隊左手持鉤鑲,右手持短劍;一隊手持戈、矛、戟、铩等長兵器。趙破奴換了一麵大紅旗子一揮,兩隊人馬叮叮當當地對練起來。夕陽的餘暉照在鎧甲、兵器上閃閃發光,呐喊聲、兵刃撞擊的鏗鏘聲響成一片。劉徹的視線從這千人激戰的大場麵逐漸移向了一對對的對練者。一個身材矮小結實的年輕人吸引了他的目光,此人步伐靈巧,出手穩健,一條長矛使得猶如出水蛟龍上下翻飛。持鉤鑲的對手已經有些抵擋不住了,被逼得步步後退。兩人已脫離了大隊人馬。隻聽得當啷一聲,對手的短劍掛在了這年輕人的長矛上,接著就被挑飛了。長矛直指對方咽喉,對方鉤鑲已來不及擋住。這一陣應算這年輕人贏了,隻見他迅速抽回長矛,站穩腳跟。
此時看台上的趙破奴將令旗交給了霍去病,朝著演武場喊道:“邢山,你的一條長矛使得好威風啊!老趙真想跟你過過招。”
使長矛的年輕人向上拱手道:“請鷹擊司馬賜教!”
趙破奴聞言就要回身到兵刃架子上去取自己的大戟,霍去病攔住他道:“哎,不可不可,邢山剛打了一陣,你可是以逸待勞啊。你們還是先比射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