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色的辯論才能讓你更優秀

“一人之辯,重於九鼎之寶;三寸之舌,強於百萬雄兵。”古今中外,許多善辯的口才大師往往反應迅速,智慧過人。他們胸藏錦繡,舌燦蓮花,能舌反逆勢,口挽狂瀾。憑著自己出色的辯論才能,機智處世,盡顯才華。

晏子是齊國的重臣,一向以雄辯的口才、敏捷的思維而聞名。有一次,齊王派晏子出使楚國。楚王很不友善,知道晏子將出使楚國,便想趁機羞辱齊國一番,於是,他便做好了對付晏子的準備。

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便特意在城門旁開了一個小門,準備迎候晏子的到來。

晏子到了楚國國都城門口,守門的侍衛打開了小門,說請晏子從小門口進城。晏子一聽,心裏很明白楚王的用意,他靈機一動很快就有了對策。隻見他停在門口,對楚國侍衛說:

“請你去稟報楚王一聲,問問他這裏是什麼地方。如果我出使的是狗國,那我自然該從這個小門洞裏進去;如果楚國不是狗國,那我還是從大門走進去好啦。”

楚國侍衛慌忙把晏子的話傳到內宮,報告給楚王。楚王一聽,很無奈,隻好讓晏子從大門進城。

晏子見過楚王之後,雙方就座。楚王看著矮小的晏子,故作不解之狀地問道:

“齊國的人一定不多了吧?”

晏子反問道:

“大王何出此言?在齊國,光是在國都居住的便有成千上萬戶人家。走到齊國的街市上,熱鬧的時候要互相側著身子才能通過,人多得可以這樣形容:舉手蔽日,揮汗成雨。”

楚王仰天大笑,說:“既然如此,齊國怎麼會派你這樣的人來做使臣呢?”

晏子知道楚王說話的意思,但他不動聲色地回答:

“大王有所不知,我們齊國有一個不成文的規矩:派遣使臣要依據出使國家的情況來定。對方的國君是明禮的,便派明禮之人為使臣;對方國家若是有才智的,便派有才智的人出使;在齊國實在找不出比我更蠢的人來,就隻好派我來了。”

晏子的回答,讓楚王心裏悶了好大一口氣,但又隻好假裝無事的樣子。他招呼晏子到廳堂,準備安排酒席來款待晏子。

席間,兩位兵士押著一位犯人來見楚王,楚王問其人所犯何罪,兵士按設計好的話回答:

“這個齊國人乃是劫匪。”

楚王故意搖了搖頭,然後對晏子說:

“齊國人怎麼喜歡做這種事呢?”

晏子也搖搖頭說:

“我聽說,橘子生在淮南的是橘子,可是生在淮北就變成了枳,雖然它們的葉子相似,但是結出來的果實則全然不同。為什麼會這樣呢?是因為水土不同罷了。老百姓在齊國的時候安分守己,不偷東西,可是到了楚國便偷東西了,難道不是因為楚國的水土使然嗎?齊人在國內從不做犯法之事,到了楚國便成了這個樣子,真是風氣不同啊!”

晏子的一席話,說得楚國自國王向下,個個啞口無言。

晏子麵對強大狡猾的敵人,憑借自己出色的辯論能力,靈活地挫敗了楚王的數次挑釁,既維護了齊國的利益,又保衛了自己的尊嚴。晏子的出色正是因為他出色的辯才,而這正是晏子智慧的反應。

辯論有的時候不隻需要智慧,還需要勇氣。

一次,沙皇要召見烏克蘭的著名詩人謝甫琴科。謝甫琴科進宮後,見殿上文武百官都在向沙皇深深鞠躬致敬,一個個都是一副卑躬屈膝的奴才相,心裏非常反感。於是他一人凜然地站在一旁,從頭到腳冷眼打量著沙皇。沙皇大怒,問道:

“你是什麼人?”

“我是塔拉斯·格裏戈耶維奇·謝甫琴科。”

“我是沙皇,舉國上下見了我都要低頭,你為什麼不鞠躬?”

謝甫琴科沉著地答道:“不是我要見你,而是你要見我。如果我也像周圍的這些人一樣在你麵前深深鞠躬,請問,你怎能看得清我呢?”

謝甫琴科的辯答,既展示了他機智過人的一麵,又充分展示了他無私無畏的膽略。這也是成為一個出色辯手的重要條件。其實,我們生活中處處有辯論,詭辯也常常遇到。

有個賣馬的,每匹馬要價500塊錢。他吹噓道:“無論跟什麼馬比賽,我的馬總是得勝。如果不是這樣,我願意倒貼500塊錢!”

一個會說話的人接口說:“你的馬真是太好了,我要買下來,不過你得先給兩匹,試試它的腳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