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名落孫山(1 / 2)

前記

他是一個落第的才子,也是一個草莽的英雄,他是個彬彬的君子,也是個殺人的狂魔,他領導農民起義十餘年,兩度殺進首都長安,占領半壁江山,建立大齊政權,卻最終回天乏術,隻得倉皇北顧。在民間,流傳了大量他的傳說,他的一生匆匆數十載,卻也燦若星河,是忠,是邪,是善,是惡,且看大王為你評說!

第一節名落孫山

我們的故事就先從正史裏的一段話開始:“黃巢,曹州冤句人。世鬻鹽,富於貲。善擊劍騎射,稍通書記,辯給,喜養亡命。”(《新唐書·黃巢傳》)

黃巢的出生年月,我們已經無從考據了,或許他出生之時也會有一些龍蛇相會、紅光滿屋的異象,但大多已經找不到記載了。在信息極為閉塞的古代,作為一名失敗的帝王,沒有人會刻意編排一段白帝之子(劉邦)、香孩兒(趙匡胤)之類的異象,告訴世人你是天命所歸。也許在他稱帝之時也曾刻意編排過,但大多已經消失在曆史的長河中了。

可以肯定的是,他出身於鹽販世家,而且家產富裕。在古代,販鹽是國家壟斷的行業,隻許官府經營,嚴禁民間買賣。官府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更是低價收購,高價賣出。因此,鹽利更是成為朝廷最重要的收入來源。(“天下賦稅,半出於此。”)暴利誘惑之下,許多人鋌而走險,幹起了販賣私鹽的勾當。鹽販也分等級。一流的鹽販,勾結地方官府,公開進行販賣,官府有時候還充當他們的保護傘。二三流的鹽販,則自己弄些私鹽進行買賣,還不時要逃避官府的通緝。黃巢世家販鹽,平時也沒少和官府來往,料也不差,販鹽讓黃家積累了不少的財富。富裕的家產讓黃巢不愁吃喝,平時也能做個孩子頭頭,帶三五個家丁搗搗鳥蛋,逗逗蛐蛐。應該說,黃巢的童年還是比較快樂的。如果一直這樣,或許黃巢就直接繼承祖業,成為一個私鹽販子。

可命運偏要和黃巢開玩笑。事情發生黃巢八歲的時候(一說是五歲),那年正好是黃家老爺子黃巢的爺爺六十大壽,古人稱六十歲為花甲之年,是個大喜之事,黃家自然要大肆慶賀一番。酒足飯飽之後,黃家也想附庸風雅一下,便邀請在座的客人以滿園的秋菊賦詩一首。大家都在搜腸刮肚,絞盡腦汁,這時,在一旁玩耍的黃巢卻詠了兩句:“堪與百花總為首,自然天賜赫黃衣。”句子很工整,也有點詩的韻味。黃巢的爸爸很生氣,惱怒孩子多嘴。黃老爺子卻嗅出了不一樣的氣息,一方麵,六十大壽,自然心情非常高興,小孩子不懂事,也不計較,另一方麵,黃老爺子想到了自己的生意:販私鹽始終是件腦袋掛褲腰子的事情,而且還要打理官府,自己辛辛苦苦賺的的利潤大部分都進了那些貪官的口袋。如果自己家中也有人中個進士,在朝廷做官,不僅是光宗耀祖,生意有自家人照應,黃家更會顯赫無比。想到此,黃老爺子也不生氣,就讓黃巢再作一首。黃巢略作思考,便吟了有名的《題菊花》詩: